当前位置:首页 > 化工原理下册复习材料
45当温度升高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填增大或减小),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填增大或减小)。在吸收操作中温度升高,相平衡常数m将 ,压力升高,亨利系数E将 ,溶解度系数H将 .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46.对于水蒸气—空气系统,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绝热饱和冷却温度tas和露点温度td之间的大小关系为:(1)当空气不饱和时, ; (2)当空气饱和时, 。
47.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干燥介质进行干燥时, 水分是物料含水量的最低极限, 水分是使用该干燥介质条件下,可以除去的最大水分量(填结合水分、非结合水分、平衡水分或自由水分)。
48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干燥介质进行干燥时, 水分是物料含水量的最低极限, 水分是使用该干燥介质条件下,可以除去的最大水分量(填结合水分、非结合水分、平衡水分或自由水分)。 49干燥过程中,湿物料表面温度基本不变的阶段属于 阶段、湿物料的预热阶段其物料表面温度将 ,;干燥到结合水部分时,,物料表面温度将 ,
50..填料吸收塔填料层高度计算方法有 、 、 三种。 51.表示空气性质的三个温度 、 或 、和 。对于饱和的湿空气它们间有 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简述q值减小对操作线、塔板的分离能力及理论板层数的影响。 2.试述精馏操作中5种进料热状况及相应q值范围。
3试分析精馏操作中F,xF,xW,xD,不变,R增大,对产出量D或产出率ηD或釜残液W及加料口位置与理论塔板数的影响。
4.简述双膜理论的要点?何谓气膜控制吸收?此时如何提高吸收总系数? 5.已知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和露点温度td,请在H-I图上画出湿空气的状态点A。 6.简述板式塔内部主要构件及作用.
7.难溶气体与易溶气体分别属于哪种控制?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应采取何种有效方式提高传质速率?
8.解释恒速干燥及降速干燥阶段干燥水份的性质?为什么?
9已知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w,请在H-I图上画出湿空气的状态点A。 10.简述填料吸收塔内部主要构件及作用 11.精馏塔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12.被干燥物料内水份的分类及性质
13.简述双膜理论的要点?何谓气膜控制吸收?此时如何提高吸收总系数? 14.蒸馏方式有几种;产品特点是什么. 15.特殊精馏有几种;分离特点是什么. 16.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意义.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
1.在常压连续操作的板式精馏塔中分离甲醇—水混合液,原料组成为0.4(甲醇的摩尔分率,下同),泡点进料,若馏出液组成为0.95,釜残液组成为0.05,回流比为2,塔顶采用全凝器,塔釜采用饱和蒸气间接加热,用图解法求理论板数并确定进料板位置。平衡曲线见本题附图。
2.某精馏塔用于分离苯~甲苯混合液,泡点进料,进料量30kmol/h,进料中苯的摩
尔分率为
0.5,塔顶、底产品中苯的摩尔分率分别为0.95和0.10,泡点回流,采用
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6倍,操作条件下可取系统的平均相对挥发度??2.40。试
求:
5(1)塔顶、塔底的产品量; (2)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3)精馏段的蒸汽量、提馏段的液体量为多少kmol/h?
3.常压下将含苯25%的苯与甲苯混合液连续精溜,要求溜出液中含苯98%,残液中含苯不超过8.5%,(以上均为摩尔百分数)选用回流比为5,泡点进料,塔顶为全回流,已知常压下苯与甲苯的相对挥发度为2.47,试用逐板计算法求出其理论塔板数。 4.在一常压精馏塔内分离苯和甲苯混合物,塔顶为全凝器,塔釜间接蒸汽加热,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47,饱和液体进料。已知进料量为200kmol/h,进料苯组成为0.4(摩尔分率),回流比R/Rmin=1.8,塔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0.97,塔釜采出液中苯的含量为2%。 试求:(1)塔顶馏出液及产品流量;
(2)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3)由塔顶第二块理论板上升的气相组成。 5.在常压操作的连续精馏塔中分离含甲醇0.4与水0.6(摩尔分数,下同)的混合液,其流量为100kmol/h,馏出液组成为0.95,釜液组成为0.04,回流比为2.6。试求:
(1) 馏出液流量;
(2) 饱和液体进料时精馏段的下降液体量和提馏段的上升蒸气量; (3) 进料温度为40℃时,提馏段下降液体量和上升蒸气量。
6..在一填料塔中,用洗油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的苯。混合气流量为1500m3·h-1,进塔气体中含苯0.03(摩尔分数,下同),要求吸收率达到90%,操作条件为25℃、101.3Kpa,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Y*=26X,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6倍,X2=0,试求吸收剂用量、出塔洗油中苯的含量。
7.有一填料吸收塔,在28℃及101.3kPa下用清水吸收400m3/h氨-空气混合气中的氨,使其含量由5%降低到0.04%(均为摩尔%)。填料塔直径为0.8m,填料层高度为6m,平衡关系为Y*=1.6X,已知体积吸收系数KYa=38.5kmol/h。水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25倍。 试求:(1)出口液体组成;
(2)该塔填料层高度能否够用?
8.在逆流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氨,将氨的浓度由2%降至0.5%(体积份
数),混合气流量为0.1 kmol/m2·s,在101.3 KPa,25℃时,平衡关系Y*=1.0X,吸收系数KY a=0.06 kmol/m3·s,取吸收剂用量为最小液体用量的1.6倍。 求:(1)最小液气比; (2)出口液浓度X1; (3)填料层高度。
9.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O2,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300标准m3/h,进塔气体中CO2含量为0.06(摩尔分数),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6倍,传质单元高度为0.8m。操作条件下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1200X。要求CO2吸收率为95%,试求:
(1)吸收液组成及吸收剂流量; (2)写出操作线方程; (3)填料层高度。
10.在逆流吸收的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中的氨,气相流率为
0.65kg/(m2·S)。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6倍,平衡关系为 Y*?0.92X,气
相总传质系数KYa为0.043kmol/(m3·S)。试求:
(1)吸收率由95%提高到99%,填料层高度的变化。 (2)吸收率由95%提高到99%,吸收剂用量之比为多少?
11..利用常压下气流干燥器干燥某种湿物料,在热空气以一定速度吹过湿物料的同时湿物料皆被干燥,已知操作条件如下:(1)t0=15℃,H0=0.0073Kg水/Kg绝干空气;t1=90℃,t2=50℃。(2)物料温度θ1=15℃,X1=0.15 Kg水/Kg绝干物料;θ2=40℃,X1=0.01; Kg水/Kg绝干物料;(3)(3)干燥器的生产能力:250Kg/h(按干燥产品计),绝干物料比热c=1.156Kj/Kg·K。试求以M3/h表示的原空气消耗量及预热器中的传热量。热损失可忽略,干燥器中不补充热量,且是等焓干燥,(4)I0=33Kj/Kg绝干物料;I1=110Kj/Kg绝干物料;H2=0.0073Kg水/Kg绝干空气。 12.现有一干燥器,湿物料处理量为1000kg/h。要求物料干燥后含水量由20%减至4%(均为湿基)。干燥介质为空气,初始温度为15℃,湿度0.005kg水/kg绝干空气。
6经预热器加热至120℃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时温度为45℃,湿度为0.052kg水/kg绝干空气。
试求:(1)水分蒸发量W;
(2)绝干空气消耗量L; (3)预热器的加热量。
13.有一操作压强为101.3kPa的干燥器,干燥盐类结晶物,每小时处理湿物料量500kg,湿物料中含水量由30%被干燥到2%(湿基)。湿空气进入预热器时的温度为293K,相对湿度为60%,经预热器被加热到373K送入干燥器。若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为313K,相对湿度已达80%。试求(1)水分蒸发量;(2)空气消耗量;(3)风机安装在干燥器出口时的通风量;(4)干燥产品量。293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377kPa,313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7.375kPa(10*)
14.用常压干燥器干燥某种湿物料,新鲜空气的温度30℃,湿度0.01kg水/kg绝干气,预热至120℃后送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的废气温度为70℃,干燥产品的流量为800kg/h,进出干燥器的湿物料的含水量分别为10%和2%(均为湿基)。若干燥过程可视为等焓干燥过程。 试求:(1)水分蒸发量;;
(2)绝干空气消耗量;
15.利用常压下气流干燥器干燥某种湿物料,在热空气以一定速度吹过湿物料的同时湿物料皆被干燥,已知操作条件如下:(1)t0=15℃,H0=0.0073Kg水/Kg绝干空气;t1=90℃,t2=50℃。(2)物料温度θ1=15℃,X1=0.15 Kg水/Kg绝干物料;θ2=40℃,X2=0.01; Kg水/Kg绝干物料;(3)(3)干燥器的生产能力:1000Kg/h(按干燥产品计),绝干物料比热c=1.156Kj/Kg·K。热损失可忽略,干燥器中不补充热量,且是等焓干燥,(4)I0=33Kj/Kg绝干空气;I1=110Kj/Kg绝干空气;H2=0.0235Kg水/Kg绝干空气。试求以M3/h表示的原空气消耗量及预热器中的传热量。 16..现有一干燥器,湿物料处理量为800kg/h。要求物料干燥后含水量由30%减至4%(均为湿基)。干燥介质为空气,初始温度为15℃,湿度0.005kg水/kg绝干空气。经预热器加热至120℃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时温度为45℃,湿度为0.052kg水/kg绝干空气。
试求:(1)水分蒸发量W;
(2)绝干空气消耗量L; (3)预热器的加热量。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