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一、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型,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的功能也必然随之转轨。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纯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体育,则越来越陷入迷茫。这是由于体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必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变革,并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精神生产和文化消费的高度统一的动态过程。同时它将向着“三维体育观”也称人文体育观,即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不断发展。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逐步确立,学校体育也必将从以前的单纯地追求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习,转变为在新的健康观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当今的健康理念已经是涉及到人的生理(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含道德品质等)的全位的概念。新的健康观,即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的 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的重要方面就是学校体育。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必然要求教育的及时变更或适度超前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和“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素质教育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 (一)体育教育对大学体育的要求
要深刻理解“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含义,并用这个指导思想对大学体育的性质予以再认识。大学体育的教学不仅要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而且在这场改革中也不能忽视我们国家仍然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现实。由于地域辽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普通教育的发展水平目前仍然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等,仍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在高中课程中,取消体育活动时间去专攻“应试”的现象,尚未完全消除??。大学体育教学中,应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也就是说既要重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中国大学体育特色,还要重视大学体育的历史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与德、智、美育共同推
进素质教育的历史历史重任。而大学体育正是智力教育与非智力教育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效的育人途径,是转换学校品德教育成果的情商(EQ)训练方面的潜力,使之在共架素质教育立交桥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使我们真正做到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一)大学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的作用
推进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教育思想的一个突破。素质教育不是人才培养模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不仅只是人的智力品质(即IQ),还包括了人的非智力品质(即EQ),高质量强调的是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大学体育的未来模式尚无定论,大家都在改革实验阶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教学形式如“俱乐部”形式,在我国大学体育界已经出现了多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在搜索中。如何在适合我国国情下不断地完善?是否可以适合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大学体育模式?这些都是当前大学体育改革研究的主要课题。
邓小平理论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要经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因此在我们进行大学体育改革时,必须正式这个现实。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社会文化一样,必须接受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在现今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的改革必须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去完成德、智、体、美诸育共同推进素质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的任务。正如《决定》指出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充满竞争的社会文化现象。而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刚刚步入新世纪的历史时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程中,必定要受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制约并为他服务。大学体育中的各种工作和活动,也不可避免地要与德育、智育、美育发生交叉、碰撞,自然形成共架立交桥的大趋势。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更是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要求。因此,更新思维、创新工作方法,进行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改革,并逐步形成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自己的“特色,既是新世纪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虽然这个“特色”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变更或消失,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这一特色是大学体育改革必须正式的历史现实。
传统的大学体育偏重于竞技方面,无论是对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的选择还是对教学、教法等方面的要求,都偏重与对人体生物潜能的挖掘,不利于青年的全面健康成长。同时它又秉承了传统教育的要求,偏重与对知识传授、动作规范的追求,以及“乖”和“听话”品质的培养等,所有这一切都束缚青年个性的形成,限制了思维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推动着整个社会变革的时代,大学体育同样悠着“从知识传授型向素质型教育转变”的任务。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高素质人才知识层次的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不能单纯追求这种系统与完整,因为体育知识的学习具有相对的非阶梯性和跳跃性。体育教学这个特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去考虑在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的时候,大学体育在现代大学生成材所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等素质的构建中,能够做些什么?
贝塔郎菲定律认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学校体育虽然是系统体育的一个子系统,但它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教育、教学方面,它既有与德、智、美诸育共有的教育系统的共性,同时由于它的教学和育人都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而进行的,因此它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学校体育是由体育课程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含早操)、群体性活动、课余训练、运动竞赛等几个方面组成的,是具有特定的教学、育人功能的有机整体。共架素质教育立交桥的系统工程,就是要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只有把学校体育的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具有“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功效。强调学校体育系统的完整性,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要求,也是学校体育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重要特色。
学校体育相对独立的“个性”,不仅表现在它的教学“可比性”大大超出学校教育的其他组成部分。重要的是,体育教学是智力性教学和非智力性教学交叉进行的,它的特殊教学形式又把青年人的体格锻炼与品德素质培养相互渗透在一起。在校园的育人环境中,它又是最容易与德育、智育、美育配合,共同营造生动活泼育人氛围的科学。
大学体育肩负着提高当代青年体育文化的使命。然而它又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教育,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又要符合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上,既要有高科技电子技术和多媒体的应用,又不能够离开“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原则。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和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商并不是衡量人类智慧水平的唯一标准,聪明才智只有在“情绪智力(EQ)”的管理下,才可能发展成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可能是“健
康”的人。情商不像智商。可以用数字表明优劣,情商只是借用了智商的表述。它是指人对情绪的表达和处理能力的一种综合概念,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实质上就是我国教育对造就高情商现代人的重视。
体育是当代大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体育有课内外之区别,课外体育教学不仅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同时它又以其生动灵活的方式,在满足青年的求知欲和生理、精神的需求之后,使他们在强体、健心两发面同时受益。可贵的是这种受益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例如,运动对意志品质的磨砺;严格的规则对纪律的磨砺;不吃苦便不能成功的锤炼;不团结合作就不能取胜的教训,以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挫折等等,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成熟,达到情商训练的目的。大学体育是在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上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效育人形式,是品德素养的养成和能力培养的“隐性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体育必将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决不能忽视大学体育的课外体育教学。强调教育系统的完整性和强调学校体育系统的完整性,正是大学体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三)学体育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教育和教学评价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前沿课题,因为它起着教育改革的导向作用。同样,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也涉及到对学生学习目的引导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前对学习成效的评价,忽视了“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 之和的原则。在教育课上使用千篇一律的技术考核标准,去衡量不同体质、不同身高、不同体重、健康状况不同的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健康的要求。大量的课外锻炼、校园竞赛活动,以及体育能力等等,都没有被合理地列入体育成绩的考核范围。
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是体育学习的“导向“,它必须符合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双重要求。因此,大体育对新的学习成效评价标准的指定,应该牢牢把握住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他应该能够使用最新的学科信息,使用多种丰富的教学受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技能进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索中,可以把体育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理论结合起来;与终身体育习惯结合起来。这样的大学体育教学,将会在造福与人类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教育学家布卢姆的理论,学习成效的评价应该包括教育目标的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推进素质中的大学体育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既应包含有体育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技能;又应该有反映其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标准,既要包含有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反映;又要有他在体育精神和风格上的表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