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表格式全册教学设计 - 图文
十一、金钥匙:学会过引导学生回忆查字典的方法、观察课件、的学习工具。提高学生查词典 相互讨论,学会查词典并在本单元的学习学习语文的能力。 课文中去练习使用词典。
第八单元形成性检测
双基加油站
一、比一比,再组词语。
悄( ) 休( ) 欺( ) 练( )
消( ) 体( ) 期( ) 炼( )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你也可以再写几个。
孤单 嘲笑 愉快 伶俐 自言自语 姿态优雅 虚弱 宽阔 篱笆 羡慕 绿树红墙 自由自在 三、课文都背过了吗?展示一下吧!
让我们荡起( ),小船儿( )波浪,海面( )着美丽的( ),四周( )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 ),迎面吹来了( )。
一、读一读,背一背,你的收获会更多。读写训练场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能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对人来说,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天生我才必有用。
二、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话吧!
◎妈妈病好了,但是..
还比较虚弱。 ◎这时,鸭子、猫、公鸡,仰望着天空,发出一声声赞叹..:“啊,多美的天鹅!”
三、下面的句子怎么排列?试一试! ( )我把钢笔交给了老师。 ( )我感到很高兴。
( )我在学校门口拾到一枝钢笔。
( )到了学校,我问同学是谁丢了钢笔。
( )老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还给我戴上红花。 ( )同学们都说钢笔不是他们丢的。
实 践 一、瞧瞧你的阅读能力有多棒!小天地
宝石花
宝石花是一种热带植物。每年春季,宝石花开出五角星似的白花来,花芯带点黄色。花瓣尖
25
尖上缀有几点红斑,色泽虽不鲜艳,样子倒也十分逗人喜爱。每个花瓣都长得厚实、饱满,米黄带有灰色的瓣子上有一层白色的粉末。早晨,晶莹的露珠躲在花瓣上,真像一棵耀眼的珍珠。宝石花的叶子交错、重叠地长在一起,就像一只只大花盘。 栽种宝石花,不用花籽,只要在宝石花上掐下一片叶子,轻轻地把它放在花盆里就行了。过了十来天,叶子末梢就会长出嫩芽,往后让它多晒太阳,适当施些肥料,渐渐地便会长成一棵茁壮的宝石花。 宝石花生命力很旺盛,也非常耐早,连着几个星期不给它浇水,照样能够生长,因为它的每一瓣叶子就像一座\小水库\,水分都储藏在叶子里,预备干旱时用。这\小水库\多奇妙呀! 1、从文中摘抄两个比喻句。
(1) 这一句是把 比作 。 (2) 这一句是把 比作 。
2、填空。
课文第一自然主要写了宝石花的 和 。
3、写出二、三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4、回答问题。
为什么连着几星期不浇水,宝石花照样能生长?
二、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令自己最兴奋的一件事,相信你一定妙笔生花!
第九单元 幻想和想像 我 想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充分发挥幻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小小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全诗共5节,前4小节结构基本相同。第1节写我愿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第2小节写我愿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最终长成绿色的帐篷;第3节写我愿变做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认识世界;第4节写我愿变做大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变做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最后一节虽然只有两行,却是诗歌的精妙之处,写如果飞到遥远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一片童趣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写本课9个生字,识记8个生字,继续渗透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26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可以有多种方式,可先请学生讲讲自己的愿望,也可以播放美丽景色的录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从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引出诗歌。
2、由于本诗充满了大胆,美好的想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画面,生动有趣,令人神往。因此,可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相应的情境:鸟语花香,绿柳成荫,蓝天白云??也可以提示学生看插图,感受生活的美好,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自己也展开神奇的想象,大胆追求美好的愿望。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先进行说的训练,互相评价启发后,再写下来。
3、课文的第3小节,“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可启发学生想象:望到了什么?也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请学生各抒己见,而不必拘于一格。在学习完这一小节后,教师可让学生仿照此小节再编一段。
4、本诗生动、浅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如朗读,再如画画,或者请学生讲述自己读诗后所感受到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等等。要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前4个小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散,教师可进行提示。然后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再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5、生字的识记仍要按照“字不离词”的原则进行,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部分生字可以和形近字进行比较,如:汲—吸等。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复习记字的好方法,以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摇( )营( )谷( )汲( ) 遥( )管( )容( )吸( ) 2、仿照第三段编写一段诗歌, 我想把 在 上。 多 , 多 。 啊, ——
是 。 相关资料
汲取:吸取。
柳絮:指柳树的种子。由于柳树的种子上有白色的毛能随风轻飞乱舞,似雪花,似棉絮,通常人们称之为柳絮。唐代诗人雍裕之形容它“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遍似雪,莫似鬓毛生”,概括出柳絮的主要特征。柳絮能随风飘的很远很远,这样柳树的种子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扎根。柳絮在中药里有疗创止血的功效。 精品教案
27
教学准备:
字卡,课件(根据诗歌内容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悄悄长大。随着年龄增长,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谁想说一说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愿望可真不少,我们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吗?板书课题:我想
二、初读诗歌、随文识字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两遍,你愿意用什么方式读都可以。(自己利用一切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如:查字典、问别人、查找字条等)
2、自由朗读诗歌,自学不认识的字。(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
3、交流识字方法。
师: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能把你认识字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吗? 生可能:“谷”就是“八”加“人”加“口”。 “丫”就是一棵树上两个杈。
“软”由“车”加“欠”组成;“汲”是“吸”去掉“口”加三点水;“堂”是“尚”下面加“土”;铃声一响进课堂。
(师要适时鼓励,表扬孩子的这些创新、发明,总结更好识字法)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内互读课文,说说冬冬都有哪些愿望?分别是什么? 2、交流诗歌内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一小节:我想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 二小节:我想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长成“绿色帐篷”。 三小节:我想变做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
并引导学生想象“都望到了什么”?为什么说蓝天上是我的课堂呢? 四小节:我变做小花、小草,变做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 发散思维: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五小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飞到遥远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3、指导朗读诗歌。
尤其是前四小节,每小节的倒数第二行,如“悠哇,悠哇”、“长啊,长啊”、“望啊,望啊”、“飞呀,飞呀”,要读的悠远、遐想。
4、默读课文、想象画面
(1)师: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边默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吗? (2)学生活动: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都想到了什么?(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课件:与诗歌内容相应的情景)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