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鉴赏
小说鉴赏(知识清单)
第三节 表达技巧
对小说表达技巧的分析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情节结构、语言运用四个方面来分析。
1. 表达方式
A. 叙述人称的选择。(见“优化”244——247) ? 补充:人称的转换
有的作品里采用了两种人称,如《祝福》整个故事的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主体部分祥林嫂的命运介绍则是第三人称。原因:叙述的主题有所变化;认识发生了变化;便于不同感情的变化与抒发。
B. 叙述顺序的安排。(见“优化” 244——247) C. 描写的特点。(见“优化” 244——247)
2. 情节结构角度。(见上节) 3. 表现手法角度。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以小见大 虚实结合 象征
设置悬念 伏笔
铺垫 (为衬托主要人物或事件而铺叙另外的人或事以作衬垫,为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渲染 (对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有反复和烘托) 照应 对比 衬托 抑扬
夸张(艺术手法中的夸张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非同一概念,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比喻夸张,二是通过描写夸张。) M. 误会和巧合
4. 语言角度。(见“优化” 244——247)
补充:关于标题
1. 以物象为标题。如《半张纸》《项链》
作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象生动,具有比喻象征意义,暗示文章主旨;表层意义之外可能一语双关,揭示主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2. 以人物为标题。如《桥边的老人》
作用:突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交代小说的主要内容,使文章紧扣中心,铺开情节;突出表现作者的情感,突显文章主旨。
3. 以事件为题目。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作用:交代小说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思考想想的典型性,从而揭示文章主旨,抒发作者情感。
4. 以时间地点为题。如《牲畜林》《荷花淀》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气氛;暗示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