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初探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初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于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一派新气象。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广和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不少地方发展得轰轰烈烈。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出现了一些误区,值得引起我们深思。
一、当前多媒体教学存在主要误区
1、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追风
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样就造成有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说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在这样的形式主义、搞花架子认识下,我们常常为了上好一节课,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一周或更长)甚至请人帮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课件。事后在学生中调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着眼教学速度,忽略课堂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产生一些干扰因素。比如在使用时,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而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这样就使学生缺少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容易造成在知识的迁移、运用方面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3、重视人机对话,忽略了师生对话
多媒体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加入多媒体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老师的精辟点拨,学生的质疑问难失去了机会,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4、答案单一,课堂变得简单划一
由于教师事前已经把答案输入计算机,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其结果把应该是活泼丰富、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