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将进酒》 Word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鉴赏诗句来把握作者矛盾复杂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李白的人格魅力,增强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探究兴趣。 学习重难点
1、 通过朗读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鉴赏诗句来把握作者矛盾复杂的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及诗歌背景 2、读准字音:
馔玉 ( ) 金樽( ) 千金散尽( ) 烹羊宰牛( ) 恣欢谑( ) 岑夫子( ) 千金裘( ) 沽( ) 将( )进酒 呼儿将出换美酒( ) 3、参考注释,翻译课文: 补充注释—— 会须:应当;
钟鼓馔玉:指富贵利禄;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径须:干脆,只管;
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裘:皮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创设学习情景)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遨游,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请看
出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苏轼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也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 ppt2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劝酒诗——《将进酒》。 【一、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 2、把握文意: 二、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过渡: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一读:读懂课文,不明白的可参考屏幕上的译文。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见那高大厅堂的明镜里,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别停下杯子。我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关你可知道,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再读:读出李白的豪放之气:
明代文学评论家徐增在评价《将进酒》时说: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器千古无双。我们要读出他的豪气。我们不妨先从“酒”入手来读李白的豪放,
我们看,A: 李白劝谁喝酒? ——岑夫子、丹丘生,是好朋友,心情很放松。
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A: 李白是怎样劝的呢?——杯莫停。——李白劝人怎样喝酒?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
A:量怎么样?——“会须一饮三百杯”。 ——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A:那李白怎样饮? ——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
无人的读。
三读:听濮存昕的诵读6分钟。
四读:找一生有感情地诵读,其他同学听,同时思考问题——此次宴饮,李白的感情如何?有什么变化?
三、文本赏析:
(一)此次宴饮,李白的感情如何?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赏析。
把表达相似情感的句子归并在一起,然后就各组分类的句子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概括,友情提示:有些句子中的某个字可以用来概括本部分的情感。用AA——BB——CC——DD的形式把它们串联起来。
小结(过渡):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几重奏呢?(几个阶段的变化?) 板书:悲壮-欢乐-愤慨-狂放 ◎ 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李白“悲”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功业未成。 2、这种悲是悲伤、悲痛、悲哀还是悲壮?
——这种悲是强烈的,但并不给人以衰飒之感,因为悲慨的抒发是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无限广阔的空间作为背景的,他给读者的艺术感受首先是豪迈奔放的气势,在这种自然形象衬托下,悲哀只能是巨人的悲哀,而不是伤感和叹息。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乐
人生真是很短暂的,那么如何面对这种短暂的人生呢?
纵酒狂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既然人生短暂,悲又何益?既然之前失意,就应另寻寄托,与友相聚,何不在此“得意”时开怀畅饮,及时行乐!此时的李白是真的“得意”吗?
——李白大谈得意,是因为他此时处在失意之中。所谓的得意,乃是几个老朋友相逢,互相倾诉衷肠,纵酒狂歌,大发牢骚而已,这正是诗人百无聊赖的心境的反映。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高谈阔论,狂歌纵酒原是为了平息自己内心难以压抑的痛苦,取得暂时的麻醉,但内心的
隐痛,在酒酣耳热之时却最容易涌上心头。他想到自己所受的冷落和欺骗,想到统治者对自己的嘲弄与轻视,难道说自己真的是永远失败了吗?不,诗人不会承认这一点,他自信而又自豪地唱出了这气势磅礴的诗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他不仅是时代的最强音,对后世人们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愤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句再次表现了诗人期于用世不是汲汲于富贵,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当这些不能实现时,他只能但愿长醉不复醒了。这句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也反映了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
这是作者的真心话吗?哪个不是发自内心的呢?哪个是真正的想法?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真的,后面的是醉话。
这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情感?(一则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二则是诗人有才不得用,有志不得舒的一种悲愤——本句实际上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诗人列举陈王曹植的事例,有何用意? 文才上:一样的才思敏捷,李白心中有敬佩 命运上:一样的遭人排挤,有志难展有同病相怜之感
诗人实际上是以曹植自况,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小结:此六句,可谓酒后吐真言,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语调去读这一小节?(悲愤)哪些句子应该重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狂
那么,美酒又能否消解诗人内心的悲愤呢?诗行到此处,酒已至半酣。此时酒席上的李白又是怎样的一副姿态呢?请看: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李白的言行举止。(喧宾夺主)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李白的言行举止。(颐指气使) 从这“喧宾夺主”与“颐指气使”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不拘小节,狂放。 那么,要体现李白的狂放不羁,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读本小节?(豪迈,洒脱)(齐读) (二)体会贯穿全文的基本情感是什么?探讨这种情感的原因。
(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酒尽本应兴来,可是此时,诗人心中先前的愁却不消反长,这万古之愁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能否从文中找到蛛丝马迹)
政治遭遇。(“赐金放还”激化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李白的思想中,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毕生的追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然而,鲁迅说,“人生最痛苦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