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劳动的歌教案设计

劳动的歌教案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9:45:16

《劳动的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及劳动歌曲。 2、欣赏《船工号子》、《哈腰挂》、《催咚催》,体验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了解劳动号子及其基本类别,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3、初步了解我国民歌类型中除号子以外的山歌、小调。

4、通过欣赏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1、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2、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船工号子》是1981年的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称\吆号子\,流传较广,遍及整个东北林区。属于搬运号子类。歌唱简便,气势雄浑,曲调起伏较小,表现了北方森林伐木工人粗犷、质朴、坚毅的性格。在抬较细的小木头时,进行的速度比较快,歌声高亢,号子的旋律性较强;如遇到沉重的大木头时,每个人肩负着几百斤的重量,精神需要高度集中,行进速度不仅减慢,而且唱时不可避免地带着粗重的自然呼喊声,领唱与和唱在接腔时常形成声部重叠。

《催咚催》是一首湖北劳动号子,在打麦(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劳动中传唱的号子。这类号子节奏性很强,速度可以灵活变化。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最后欣赏了一首外国的歌曲《伏尔加船夫曲》,大家还记的那些纤夫拉船时喊的口号我们称之为什么么?(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在咱们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这么一个歌曲类型,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劳动人民的世界,了解一下劳动号子。 2、新课讲授

教师通过PPT展示介绍中国民歌的分类。

民歌,即民间歌谣,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洗星海曾经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有短小、生动、纯朴的特点,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体裁。

3、劳动号子

什么是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劳动号子,也称“号子”是人们在发展中为适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它在劳动中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调剂振奋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比如我们拔河、搬运东西时都要喊的口号。

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

搬运号子,在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劳动中歌唱; 工程号子,在伐木、采石等劳动中歌唱;

农事号子,在农业劳动中歌唱,如打麦、舂米、割草等。

船渔号子,伴随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 (1)欣赏歌曲《船工号子》

你听到了哪些号子声?能否模仿一下?书上的号子边上标注的旋律线是什么意思?

生相互讨论:吆哦、吆呵、咳哟,嘛嗨哟。旋律线代表号子的音调。 聆听歌曲中的情绪发什么了什么变化?不同的情绪代表了怎样的情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由平静进入紧张;到情绪逐渐高涨,紧张气氛越来越浓;接着道与惊涛骇浪顽强搏斗、激烈危险;再到曲调流畅抒情,告别了险滩激流,悠闲轻松;最后又回到了紧张激烈的气氛之中。整曲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借歌曲情绪改变简介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

(2)欣赏歌曲《哈腰挂》。

聆听歌曲,讨论该曲属于哪一类的号子?教师讲解什么是“搬运号子”。 (3)欣赏歌曲《催咚催》。

聆听歌曲,讨论该曲属于哪一类的号子?教师讲解什么是“农事号子”。 4、其他民歌体裁类型。

这节课我们介绍了民歌中的劳动号子这个体裁,前面说到了,除了号子,还有山歌、小调两种体裁。

(1)介绍“山歌”。

学生讨论什么是山歌?教师总结。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一般是指人们在上山砍柴、行脚运货、野外放牧以及农田耕耘等劳动中,为抒发感情、消除疲劳或遥相对答、传递情意而编唱的民歌。音乐性格比较热烈奔放,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地抒发情感特点的民歌(即兴编唱),即兴性强。

(2)介绍“小调”。

学生讨论什么是小调?教师总结。

小调又称“小曲”, 是一种在城镇中流行的民歌,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小调的内容题材相当广泛,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咏唱历史故事传说、描述自然风光、抒发离情别愁、表现男女青年的爱情是小调表现的重要内容。小调的曲调抒情、流利,感情委婉、细腻、柔和,结构规整、均衡,节奏匀称、整齐。小调歌曲与山歌、劳动号子的对比更为艺术化,表现手法比号子和山歌更多样、曲调更优美,且内容广泛,流传也最为广泛。

(3)活动:猜一猜,下面的歌曲分别属于山歌、小调哪一类。 教师播放6首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进行辨别。

五、总结

1、关上书本,教师带领同学回顾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 (1)民歌体裁有哪几种? (2)劳动号子分为哪几种? (3)《哈腰挂》。《催咚催》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劳动号子?

搜索更多关于: 劳动的歌教案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劳动的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及劳动歌曲。 2、欣赏《船工号子》、《哈腰挂》、《催咚催》,体验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了解劳动号子及其基本类别,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3、初步了解我国民歌类型中除号子以外的山歌、小调。 4、通过欣赏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1、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2、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船工号子》是1981年的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