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高安市高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高安市高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0:54:10

困之人。

(2)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话是说“九真的风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九真”“俗”“业”“民”“延”“田器”“百姓”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告籴交阯”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应为“告籴(于)交阯”,“交阯”是后置状语,与“告籴”不能断开,这就排除AC两项;“铸作”是动词,宾语是“田器”,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D项。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官职不随朝代的不同而不同”错误,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也不同。故选D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由此可知,九真之民本以射猎为业,任延指导他们农耕。故选C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掾吏贫者”是定语后置句,应为“贫之掾吏”;“辄”,总是;“以”,目的连词,来;“之”,代词,代前面的“掾吏贫者”;“省”,裁剪;“令耕公田”省略句,“令”后省略代词“之”;“周”,周济;“穷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穷困的人。第二句中,“奉”,拿着,带着,

捧着;“谒”,礼品;“修书”,写信;“致”,送给,送去;“相望”,一个接着一个;“于”,介词,在。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县人。十二岁时,他就成了太学的学生,在长安学习,他通晓《诗》《易》《春秋》,在太学中很有名气。

更始元年,朝廷任命任延为会稽都尉。当时他十九岁,来接他的官员见他年轻很吃惊。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道路不通,来江南避难的人都没有回中原,所以会稽一带有才能的人很多。任延上任以后,对品行高洁之士像董子仪、严子陵等人一概聘请,并以师友之礼相待。对贫困的部属,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他每次到各县巡行,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并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个叫龙丘苌的人,在太末隐居,立志不变。王莽时期,四辅和三公连续召他做官,他都不去。掾吏禀告任延,请求将他召来。任延说:“龙丘先生躬行德义,具有原宪、伯夷的节操。我上门洒水扫地,还担心使他受到羞辱,召见他是绝对不可以的。”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一年以后,龙丘苌乘车到官府拜见任延,表示愿意在临死之前在郡任职。任延再三推辞,后让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病逝,任延亲自为他治丧,三天没有处理政务。

建武初年,任延上书请求退休,回去拜见天子。皇上下诏任命他为九真太守。九真的风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骆越的百姓没有婚嫁礼法,各自凭着情欲喜好,没有固定的妻子。任延于是发文书给所属各县,要求男子年龄在二十到五十岁之间,女子年龄在十五到四十岁之间,都按照年龄大小结合。有贫穷出不起聘礼的,就要长吏以下的官员各自从俸禄中拿出一部分救助他们。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这些人生下孩子,才知道宗族姓氏。他们 都说:“使我有孩子的是任君啊。”许多人给孩子取名为“任”。于是边境外的蛮夷夜郎等部落,仰慕德义,愿意守保边塞,任延于是撤掉了侦察候望的人和把守边关的士卒。

任延在九真任职了四年,被任命为武威太守。到了武威以后,当时统率军队的长史田绀是郡内的望族,他的子侄及宾客为害百姓。任延将田绀拘捕,田绀父子和宾客有五六人伏法。武威郡北对匈奴,南接羌人,老百姓害怕匈奴和羌人的入侵和抄掠,许多人荒废了耕种。任延到任后,挑选了一千在作战方面有才能的人,申明赏罚,要他们率领种族庞杂的胡人休屠、黄石的骑兵占据要害地方,一旦有紧急情况,就迎战和追击敌人。每战敌人伤亡必多,自此不敢再来。

后来任延因擅自杀害羌人,被降职为召陵令。永平二年,皇帝召他到学校,任命他为河内太守。任职九年,病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古意(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①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②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卢家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河中之水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② 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思妇的身世和处境,她寂然独居空闺,哪比得上双栖于梁上的燕子呢?这独居空闺的寂寞之情,兴起了全篇绵绵的愁思。

B. 颈联前一句承上文征戍之意,后一句承上文忆辽阳之情。这一联写征夫音书断绝,生死难料,思妇长夜不眠,愁断人肠。

C. 本诗既有“郁金堂”“燕双栖”的正面衬托,又有\木叶”落、\秋夜长\的反面衬托,多角 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

D. 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情致婉转,色彩富丽,音韵和谐,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15. 本诗颔联中“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木叶“一词是否能改为“落木”,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不可以。

1)二者所描写的外在形态不同:“木叶”是飘零的树叶,但是疏朗而绵密,树上还有叶子。“落木”则是叶子几乎要落尽的形态,更为疏朗空阔。

2)二者所表现的意境不同:“木叶”是冷清凄凉(凄清萧瑟)的;“落木”则更为肃杀悲凉(萧条悲凉)。 3)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木叶”更符合迢远而深情的思妇形象,用以表现女性思念丈夫的忧伤与深情更为贴切;“落木”则用于表达更为悲伤苍凉的情感。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郁金堂”“燕双栖”是反衬,用华丽居室和双飞燕子衬托女主人公的孤寂。“木叶落”“秋夜长”是景物正面衬托,冷清之景衬托冷清之情。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困之人。 (2)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话是说“九真的风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九真”“俗”“业”“民”“延”“田器”“百姓”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告籴交阯”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应为“告籴(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