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检测卷化学(五)铝、铁及其化合物(全国东部)
C.应先加入KSCN溶液;
D.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规律判断.
【解答】解:A.CO2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且SO2可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可用于除杂,故A正确;
B.Cu和CuO都与硝酸反应,应用盐酸或稀硫酸除杂,故B错误;
C.应先加入KSCN溶液,因氯气可氧化Fe,故C错误;
D.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如生成沉淀,说明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制备、除杂和性质检验等操作,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12.(3分)将由NaOH、BaCl2、Al2(SO4)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
﹣1
分溶解后,向混合溶液中滴加1mol?L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2+
2+2﹣
A.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SO4═BaSO4↓
+﹣
B.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C.D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Al(OH)3
﹣
D.E点时溶液中含有AlO2
【分析】由A点可知,A点白色硫酸钡沉淀,则BaCl2过量,由NaOH、BaCl2、Al2(SO4)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混合液中含有钡离子、氢氧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则AB段发生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的反应,BC段发生酸碱中和,CD段发生偏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DE段发生氢氧化铝与酸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A点可知,A点白色硫酸钡沉淀,则BaCl2过量,由NaOH、BaCl2、Al2(SO4)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混合液中含有钡离子、氢氧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
A.由图象可知,AB段发生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的反应,离子反应为Ba+2OH+2H+SO4﹣
=BaSO4↓+2H2O,故A错误;
+﹣
B.BC段发生酸碱中和,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B正确;
﹣+
C.CD段发生偏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离子反应为AlO2+H+H2O=Al(OH)3↓,所以D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应为Al(OH)3、BaSO4,故C错误; D.DE段发生氢氧化铝与酸的反应生成硫酸铝,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图象,难度较大,明确A点的意义及混合液中的离子、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分)镁、铝各1mol组成的混合物溶于一定量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再加入3mol Na2O2固体使之充分反应,最终产物是( )
第9页(共17页)
2+
﹣
+
2
A.Mg(OH)2、Al(OH)3、NaCl B.Mg(OH)2、Al(OH)3、NaAlO2、NaCl C.Mg(OH)2、NaAlO2、NaCl D.Al(OH)3、NaAlO2、MgCl2、NaCl
2+
【分析】3 mol Na2O2可转化为6 mol NaOH,其中Mg消耗2 mol NaOH生成Mg(OH)2,
3+3+
还剩4 mol NaOH与Al反应,Al恰好完全转化为NaAlO2.
2+
【解答】解:3 mol Na2O2可转化为6 mol NaOH,其中Mg消耗2 mol NaOH生成Mg(OH)
3+3+
2,还剩4 mol NaOH与Al反应,Al恰好完全转化为NaAlO2,故最终生成为Mg(OH)2、NaAlO2、NaC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有关计算,明确发生的反应是关键,注意根据方程式判断,题目难度不.
14.(3分)某无色溶液仅由Ag、Na、Al、Ba、AlO2、CO3、SO4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适量试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溶液依然保持澄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碳酸氢钾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③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2﹣
A.一定存在的离子有CO3、AlO2、Na
+2+3+
B.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Ag、Ba、Al
2﹣
C.可能存在的离子是SO4 D.白色沉淀乙只能是BaCO3
【分析】①能够与盐酸生成气体的离子为碳酸根离子,能够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
②说明发生了双水解,一定存在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的离子; ③气体为氨气,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据此进行推断.
【解答】解:①中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溶液依然保持澄清,可知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g,一定存在CO3,因Ba、Al与CO3均能反应,所以一定不存在Ba、Al;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碳酸氢钾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可知一定存在AlO2;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乙析出,因②所得溶液
﹣
中存在HCO3,所以白色沉淀可能只有BaCO3,也可能是BaCO3和BaSO4的混合物,即原
﹣2﹣2﹣
溶液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SO4.综上分析,溶液中一定存在CO3、AlO2,因溶液呈电
+
中性,则至少含有一种阳离子,一定存在Na,
﹣+2﹣
A、依据分析可知,一定存在:CO3、AlO2、Na,故A正确;
+2+3+
B、依据分析可知,一定不存在:Ag、Ba、Al,故B正确; C、依据分析,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故C正确;
D、白色沉淀可能只有BaCO3,也可能是BaCO3和BaSO4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方法,本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5.(3分)(2015秋?宁波期末)向一定量的Fe、FeO、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L﹣1
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
﹣+
+
+
3+2+
﹣
2﹣2﹣
2﹣2+3+2﹣2+3+
第10页(共17页)
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11.2g B.5.6g C.2.8g D.无法计算
【分析】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n(FeCl2)=n(HCl);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Cl2),据此结合m=nM计算得到的铁的质量.
【解答】解: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n(FeCl2)=n(HCl)=×0.1L×1mol/L=0.05mol;
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Cl2)=0.05mol,质量为0.05mol×56g/mol=2.8g, 故选C.
【点评】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中等,利用元素守恒判断铁的物质的量是解题关键,注意守恒思想的运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 16.(8分)铝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铝是活泼金属,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原因是 铝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对内部的金属起到了保护作用 .
(2)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用镁条引燃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铝粉的均匀混合物,使其发生铝热反应,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平均分成两等份.
①铝粉与四氧化三铁粉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Al+3Fe3O49Fe+4Al2O3 .
②向第一份剩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放出标准状况下1.344L 气体,产生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2H2O═2AlO2+3H2↑ .
③向第二份剩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放出标准状况下 3.36L 气体,则原混合物中 Al 与 Fe3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 . 【分析】(1)根据铝制容器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膜; (2)①根据“铝热反应”的概念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据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及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书写; ③根据②放出标准状况下1.344L气体即可求出剩余铝的量,再向第二份剩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放出标准状况下3.36L气体,可以求出生成的铁的量,再结合铝热反应计算. 【解答】解:(1)金属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很容易跟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可以阻止内层的铝进一步氧化,
故答案为:铝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对内部的金属起到了保护作用; (2)①因铝热反应是铝和金属氧化反应得到金属和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8Al+3Fe3O4
9Fe+4Al2O3,故答案为:8Al+3Fe3O4
9Fe+4Al2O3;
﹣
﹣
﹣
②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及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
+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第11页(共17页)
③因为向第一份剩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放出标准状况下1.344L 气体,根据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则剩余铝为
×=0.04mol,又向第二份剩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放出标准
=0.09mol,再根据
×8=0.12mol,Fe3O4 的物质
﹣
﹣
状况下 3.36L 气体,所以生成铁为:8Al+3Fe3O4的量为
9Fe+4Al2O3,所以反应前铝为:0.04+
×3=0.03mol,所以原混合物中 Al 与 Fe3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2:0.03=4:
1,故答案为:4:1.
【点评】本题考查了铝金属的性质理解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根据方程式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17.(8分)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X为一种金属单质,A、B、C均为化合物,则X为 Fe ,C为 Fe(NO3)2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Fe+4HNO3(稀)=Fe(NO3)3+NO↑+2H2O . (2)若A为一种碱,其焰色反应为黄色,X中含有氯元素,则A为 NaOH ,X为 AlCl3 ;﹣3+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3AlO2+Al+6H2O=4Al(OH)3↓ .
【分析】(1)若X为一种金属单质,A,B,C均为化合物,由转化关系可知,X为变价金属,则X为Fe,因反应条件不同或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则A为HNO3,B为Fe(NO3)3,C为Fe(NO3)2,符合转化关系;
(2)若A为一种碱,其焰色反应为黄色,证明A为NaOH,X中含有氯元素,结合转化关系可知X为AlCl3,B为NaAlO2,C为Al(OH)3, 【解答】解:(1)若X为一种金属单质,A,B,C均为化合物,由转化关系可知,X为变价金属,则X为Fe,因反应条件不同或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则A为HNO3,B为Fe(NO3)3,C为Fe(NO3)2,符合转化关系;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4HNO3(稀)=Fe(NO3)3+NO↑+2H2O;
故答案为:Fe;Fe(NO3)2;Fe+4HNO3(稀)=Fe(NO3)3+NO↑+2H2O;
(2)若A为一种碱,其焰色反应为黄色,证明A为NaOH,X中含有氯元素,结合转化关系可知X为AlCl3,B为NaAlO2,C为Al(OH)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3AlO2
3+
+Al+6H2O=4Al(OH)3↓;
﹣3+
故答案为:NaOH;AlCl3;3AlO2+Al+6H2O=4Al(OH)3↓.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转化关系的理解应用,注意反应特征和试剂关系,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8.(10分)现有A、B、C、D、E五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种离子不重复).
第12页(共17页)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