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鸡特种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场址附近有小河,终年有水。 4.4.2气候条件
气温:最高月均温21.1℃,最低月均温6.3℃,平均气温15.1℃;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8%; 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为1543mm; 风向: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南风;
风速:平均为2.6米/秒,基本风压为0.3KN/m2; 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1785小时; 无霜期:年无霜期为282天。 4.4.3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黄棕壤。 4.4.4水质条件
水化学指标
项 目 PH值 溶氧 碱度 硬度 硝酸盐 磷酸盐 硅酸盐 范 围 7.0—7.3 26.17mg/L 9.4mgn/L 4.3mgn/L 0.006mg/L 0.011mg/L 3.31mg/L --
--
4.4.5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区域内有国道324线、省道黄罗公路、南昆线等交通干线,所有乡镇通油(弹石、砼)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80%的自然村通公路,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原材料、燃料及产成品运输都比较方便。
场址距**至***公路1公里。
4.4.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水、电、汽、生活福利) ——供水。拟选场址供水均采用溶洞地下水水源供给。日供水量能力30吨,水量、水质均能保障项目需要,通过引水管接引至厂区供项目使用。
——供电。拟选场址供电均在电网覆盖范围内,供电设施完善,用电安全可靠,只需完善厂区供电设施即可就近就便使用。 ——其它设施。拟选场址的通讯、有线电视、宽带信息等设施都在覆盖范围内,只需完善场区内相应设施即可确保项目使用。
职工就医、住房及子女就学等问题可依托就近就便解决。 4.4.7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拟选场址只需建设完善场区相应的设施即可满足项目的防洪排水需要。
4.4.8环境保护条件
拟选场址距居民区较远,周围空气质量好,污染源小。
--
--
拟选场址需建设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 4.4.9征地、拆迁条件
拟选场址用地无历史文物古迹、旅游景点及房屋、通讯、供电等设施,无拆迁安置。项目用地属承包地,现为梨园,不改变土地用途,房屋为临时用房。
4.4.10法律支持文件
——政策支持条件。本项目符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县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地方发展规划要求,畜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规划指导依据。**县委、县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畜牧业建设。
——本项目拟选场址符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要求,将严格按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完善建设用地等相关手续。
——法律法规支持条件。本项目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划建设,将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完善建设手续。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5.1 技术方案
5.1.1野鸡种禽
采用的种禽繁育方式为自然交配和受精。
①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雉
--
--
9 ~10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雉稍晚,于10~11月龄性成熟。如已经到繁殖季节即可考虑适时放配,一般2月初放配。种雉一般一年一换,但同群种雉第2年死淘率明显低于第1个利用年限。产蛋量受精率变化不大。
②雉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雉鸡繁殖季节群体不宜过大,一般100~150只为一群,而且群与群之间设置遮挡视线的屏障,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确定在1:4,此时受精率可达到85%以上,饲料营养及管理水平高,则可适当增加每只公雉的与配母雉数,比例变为1:5~1:6。
③适时放对配种:放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营养水平等因素,雉群生长发育好可以稍提高,而发育情况差的种雉可推后。也可通过试配方法确定适时放对配种时间,方法是先试放1~2 只公雉入母雉群,观察母雉是否乐意“领配”。实践证明,放配时间应在母雉的鸣唱、红脸或做窝等行为来掌握放配时间。过早放配不仅影响种稚群成活率, 而且还会促使公雉早衰,影响后期种蛋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种蛋的浪费。
④保护“王子雉”与设置屏障:公雉入母雉群中后,经过数日争斗,产生“王子雉”,“王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优先交配权。公雉群们序排定后不得随意入新公雉,以维护“王子雉”地位,可减少体力消耗,稳定雉群。但“王子雉”有不让其他公雉交尾的特点,故应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可按每100平方米放3~4塑质瓦,或树枝堆,或假山石,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