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胶黏剂与涂料复习资料最终BOSS版
名词解释 1.固化: 2.硬化: 3.贮存期: 4.适(使)用期: 5.内聚破坏:
6.粘附(黏附)破坏: 7.软化点: 8.晾置时间: 9.固化时间: 10.环氧值: 11.环氧当量: 12.碘值: 13.油度: 14.浊点: 15.吸油量: 16.理想胶接强度: 17.润湿: 18.粘度:
19.最低成膜温度(MFT): 20.乳化:
21.熔融粘度(或熔融指数): 缩写翻译
酚醛树脂胶 三聚氰胺脲醛树脂胶 脲醛树脂胶 三聚氰胺-苯酚-甲醛树脂胶黏剂 三聚氰胺 聚乙酸乙烯均聚乳液 最低成膜温度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异氰酸酯 硝基漆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 聚氨酯涂料 不饱和聚酯涂料 氨基酸固化涂料 乙酸乙烯酯 聚氯乙烯 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 聚酰胺类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聚苯乙烯 苯酚-尿素-甲醛树脂胶黏剂 聚苯醚 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 光敏漆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氯乙烯共聚乳液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乳液
(PF) (MUF) (9F) (MDF) (MF) (PVAc)
(MFT) (EVA) ( MDI) (NC) (API) (PU)
(PE) (AC) (VAc) (PVC) (SGA) (PA)
(PET) (PC) (PUF) (PPO) (SGA) (UV)
(SIS) (EEA) (PAPI) (SBS) (VBC) (VBN) 二、填空题
1.胶粘剂的四个基本条件是: 、 、 、 。 2.聚酯涂料的稀释剂和固化剂分别是: 和 。 3.三醛胶: 、 和 。 4.判断湿润性的方法: 。
5.脲醛树脂胶合制品所释放的甲醛主要来自: 、 。 6.任意写出一种热熔胶的增粘树脂: 。 7.热塑性酚醛树脂合成条件: 、 。 8.改进UF树脂耐水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 、 。
9.脲醛树脂的固化速度一般随树脂中 的降低而加快,提高 也可加速脲醛树脂的固化。 10.适当的选用 和 ,使凝聚在胶层的酸浓度得到控制是固化剂使用的关键。 11.脲醛树脂合成工艺中, 尿素分两次加入,主要是要得到 ,还可以降低 。 12.热固性酚醛树脂是在 作用下苯酚与甲醛以摩尔比小于1的情况下反应制成。 13.热塑性酚醛树脂是在 作用下苯酚与甲醛以摩尔比大于1的情况下反应制成。
14.甲阶酚醛树脂为 结构,分子量较低,具有可溶可熔性,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湿润性,能满足胶接和浸渍工艺的要求,因此一般合成的酚醛树脂胶粘剂均为此阶段的树脂,通过 控制反应终点。 15.高邻位热固性酚醛树脂比一般热固性甲阶酚醛树脂 , 。 16.高邻位热固性酚醛树脂常用催化剂: 。 17.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常采用 作为保护胶体 。
18.为了改善其耐热性和耐水性,一般采用 和 两种方法。 19.医疗用热熔胶粘剂: 。
20.聚氨酯胶黏剂用的溶剂纯度比一般工业品 。
21.聚氨酯的固化和胶接机理: 和 。
22.对固体材料进行粘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接触角尽可能小,到达完全润湿;对基材表面进行必要处理,清除“ ”,并赋予适当的粗糙度。 23..双酚A型环氧树脂合成原理:
24.利用物理、化学或酶的方法改变淀粉分子的结构或大小,使淀粉的性质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导致变性的因素称作 ,变性后的生成物称作 。
25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中填料的作用是加入一些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和无机填料,可以 , 。 26.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的固化原理:具有黏性的可流动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而生成性能稳定的体型结构的过程称为 。
27.胶接理论有 、 、 、 、 、 。 三、判断改错题
1. 常用木材胶粘剂的耐老化性能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固性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醋酸乙烯乳液、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2.环氧树脂本身是线型结构的热塑性分子,其固化是通过加入固化剂来实现的。
3.脲醛树脂最常用的固化剂为氢氧化钠,其浓度通常为10% ,用量通常为树脂液总量的5% 。 4.EEA 是乙酸乙烯-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缩写。
5.在甲醛系列树脂合成过程中,甲醛的官能度为1,苯酚的官能度为1,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3。 6.正常情况下,胶液固体含量越低,温度越低,粘度越高。 7.合成PVAc最常用的引发剂为硫酸铵。。
8.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量不变,而热塑性树脂硬化过程中,分子量增大。 9.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
10.氯化铵法是测定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标准方法。
11.对于甲醛系列树脂来说,凝胶之后的进一步固化反应是造成收缩应力的主要原因。 12.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力比厚胶层大。
13.一般情况下,胶液对被粘物的表面有良好的润湿,所形成的接触角就大,胶接强度就高。。 14.脲醛树脂最常用的固化剂为强酸的铵盐
15.正常情况下,胶液固体含量越高,温度越低,粘度越高
16.可成功解释异氰酸酯胶接木材时产生高强度的理论是吸附胶合理论。 17.可成功解释异氰酸酯胶接木材时产生高强度的理论是吸附胶合理论。 18.高聚物的内聚强度,一般随交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19.生产水溶性酚醛树脂时,最常用的催化剂为氢氧化钠。
20.甲醛水溶液显弱酸性,而尿素水溶液显弱碱性,加成反应初期,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液pH值 逐渐升高。 五、简答题
1.胶粘剂应具备的条件? 答:
2.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特性? 答:
3.胶接制品释放甲醛的原因? 答:
4.影响脲醛树脂合成反应的因素? 答:
5.降低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方法? 答:
6.影响三聚氰胺树脂合成反应因素? 答:
7.确定脲醛树脂反应终点的方法? 答:
8.改进酚醛树脂固化速度的四条途径 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