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年高考理综(四川卷)WORD解析版
② t。
2013年高考化学解析 1.A
解析:SO2可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慢性毒性试验显示,SO2有全身性毒作用,故不可用于食物漂白。A错。葡萄糖酸钙常被用做补钙剂,B正确;聚乙烯可做食品的包装,而聚氯乙烯不可,C正确;“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就是NaClO,可用于环境消毒,D正确。 2.D
解析: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是溶液,故B错;四氯化碳属于非电解质;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都属于混合物,D正确。 3.B
解析:A HClO 是弱电解质不拆,C.Cu做电解池电极时参加反应失电子做阳极。 4.B
解析:因为最外层 电子数W:X≒4:3,故W最外层电子数为4,X的为3,又因为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所以W为C,X为Al,Z为Cl,Y可能为Si、P、S,所以B选项SiCl4为正四面体,正确。A若Y为S则电负性应该为Z>W>Y;C同周期半径大小为X>Y>Z,而W处于上一周期,不能比较;D中W与Y形成的为CS2的σ:π=1:1; 5.B
解析:由表中①的HA为弱酸且酸碱物质的量相等,因此得A正确;由①中电荷守恒得[OH-]=[K+]-[A-]+[H+]=Kw/1X10-9 mol/L,故B错误;C中由②得X>0.2mol/L,故C正确;由电荷守恒得D正确 6.C
解析:A. Y的反应速率为v(Y)=(0.16-0.12)mol/(10L*2mim)=2.0×10-3mol/L,v(Z)=2v(Y)=4.0×10-3 mol/L。
B. ΔH<0,放热反应,降温反应向正向移动,V(正)>V(逆) C. 由平衡常数公式可得K=1.44
D. 反应前后计量数不变,达到等效平衡,X体积分数不变。
7.D
解析:A. 设Cu Xg, Mg Yg. X+Y=1.52 X/64×98+Y/24×58=2.54 得X=0.02 Y=0.01
B. c(HNO3)=1000Ρ?/M=1000×1.40×63/63=14.0mol/L C. nHNO3=14.0×0.05=0.7mol=nNO2+2nN2O4
nNO2+N2O4=1.12L/22.4L/mol, nNO2=0.04 mol nN2O4=0.01 mol 可知C正确
D. 与硝酸反应的NaOH nNaOH=0.7-0.04-0.02=0.64 与金属离子反应的NaOH nNaOH=0.06 总NaOH的量 n总=0.64+0.06=0.7 mol 故需要NaOH 700 mL 8 答案:
(1)M的晶体类型,M为NH4Cl,属离子晶体;
(2)Y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1s2 2s2 2p6 3s2 3p4,G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 (3)AgCl悬浊液中加入Ag2S,Ksp(AgCl) 解析:①气体G可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知气体G为NH3,气体G由X的单质与H2化合得到,则X为N元素。 ②Y的单质为黄色晶体,知Y为S元素。 ③R的3d轨道电子数为为4s轨道的三倍,则R为第四周期元素,4s轨道电子数为2,3d轨道为6,R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 2s2 2p6 3s2 3p6 3d6 4s2,则R为Fe元素。 ④Z的原子序数大于Y,且能与Na化合,则X为Cl元素。 ⑤则Q为Na2S,J为NaCl,I为AgCl,M为NH4Cl 9.答案: ⑴:①变成血红色 ②K3[Fe(CN)6] ③变成蓝色i ⑵:缓冲瓶 ⑶:用带火星木条靠近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⑷: b ②Ag O2 NO2 解析:⑴:Fe3+ 与SCN-络合形成血红色溶液 Fe2+ 与CN-络合形成普鲁士蓝溶液 ⑵:防止溶液倒吸进试管 ⑶:用带火星木条靠近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⑷:①b实验中,黑色固体溶解,可能有Ag或者Ag2O 有气体产生证明有Ag ,所以不能证明确定有Ag2O ②红棕色气体是NO2 实验证明有Ag O2 10.(1)C6H11O2、羟基 (2) +HBrCH2Br (3)2-甲基-丙醇 (4)②⑤ OO+HOOHOOHHOO(5) OO OOOOOOOOOOOOOO CH2OHOHOHHO解析: OB从 H可推知 OH则A为 Br,由G的结构式推得F为 OOOHOOOH则E为O由反应 OOO五可知D为酯,水解得到乙醇和E,则D为OHH由已给信息得C为H则可解答 11 (1)S (2)蒸发结晶 (3)4 (4)Al+3NiO(OH)+H2O==NaAlO2+3Ni(OH)2 (5)SO3(g)+H2O(l)==H2SO4(l), ΔH=-130 KJ/mol 432t 解析:(5):ΔH=(ΔH3-ΔH1-2ΔH2)/2=-130 KJ/mol 948 t明矾生成SO2物质的量为4500mol 故生成硫酸的质量m=4500×0.96×98÷0.98=432000Kg=432t. 四川卷理科综合·生物 理科综合全卷考试时间共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42 分) 第I卷共7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 A.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C.ATP的合成与分解 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答案】:D 【解析】:诱导茎分化形成幼苗为有丝分裂,故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故D错误。 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答案】:C 【解析】: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故不能再进行分裂 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 ② 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腓灵敏电流计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肠肌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①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神经纤维 【答案】:C 【解析】:神经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故而可将肌肉看做突触后膜,因而刺激②,不能引起前膜所在神经元电位变化 4.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中,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答案】:D 【解析】:降低反应活化能实际上是催化剂的功能,D中水浴加热只是提高了分子的热运动,而与催化剂无关 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与它是否为单倍体无关,只需要其细胞具有该生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即可;B有丝后期着丝点断裂,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应为40条染色体;C由题可知该突变植株为杂合子,但是表现抗病,所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那么连续自交后,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无限趋近于50%;D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答案】:B 【解析】: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B选项中须注意,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