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对于“导、学、研、练”四环节的探索实践
对于“导、学、研、练”四环节的探索实践
——以《雷雨》为案例
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面对新课改,我们做教师的也曾茫然不知所措:新课改的课到底该怎么上?教师们都在摸索和尝试。如今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对我校研究的新课堂“导、学、研、练”四环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就“导、学、研、练”四环节模式进行了课堂实践。以《雷雨》的第二课时为例,现具体阐述如下: 一、教材分析: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文本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因为戏剧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来,才能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活灵活现的,具有鲜明个性。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都是通过一定的戏剧语言表现的,其中戏剧人物的语言(台词)对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点: 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周朴园冷酷、自私和虚伪的思想本质;鲁侍萍坚强、善良和自尊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过程 (一)、“导”
1、导入——激发兴趣。以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片段导入。电影讲述了大王征战回宫,却发现宫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王子和王后产生了不伦之恋,大王子、王后、宫女之间的三角恋情更是错综复杂,各方为权力、情欲展开明争
暗斗,结果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故事结局是空荡荡的皇宫里只剩下大王孤独的身影,此时,殿外是一幅闪电雷鸣之景。这其实就是我们的课文《雷雨》全剧的电影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雷雨》(节选)。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周朴园和鲁侍萍性格特征。
以与课文相关的电影画面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对《雷雨》全剧有更深入的了解,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这就相当于学生有了指路的明灯,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地接受变为带有目的性的主动探索。由此,才能进入到我们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学”。 (二)、“学”——自主探索
赏析第一场戏:“重逢”(爱恨纠葛)
第一部分: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前 第二部分: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后
1、我们说,人物形象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归纳出周朴园的人物性格特点,并阐明依据。
(1)、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前,周朴园一共几次询问鲁侍萍的身份?请找出句子,并说说周朴园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四次。“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哦,哦,你是侍萍?”。周朴园的心理变化为:奇怪——疑虑——慌张——惊惧。
这一部分体现了周朴园虚伪、自私的性格特点。
(2)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周朴园又有何言行呢?从中能看出周朴园使用了哪些手段?
明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我们都是有子女的人了”“以前的事又何必再提呢?” “你喜欢的家具我都还保留着”“你的生日我都还记得” “好,痛痛快快的,你要多少钱吧。” 手段:责问——安抚——哄骗——打发
从这一部分我们能看出周朴园冷酷的性格特点。
2、周朴园是如此冷酷无情,那这一场戏的另一个主人公鲁侍萍又是怎样的
性格特点呢?并说明理由。
明确:善良、坚强、自尊。善良——与周朴园重逢后,没有选择将周朴园过去的罪行公之于众,反而选择替其保密。坚强——这三十多年来,鲁侍萍的生活过得非常艰辛:改嫁两次,缝衣服,洗碗,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各种苦活累活都做过,生活让她坚强了起来。自尊——如今窘迫的生活她确实需要钱,可当周朴园多次想要给她钱时,都被她果断地拒绝了。
因为学生以前接触过很多通过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文章,所以,让他们自读课文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二者的人物性格是可行的。但这个过程需注意的是,戏剧还包括舞台说明。特别是在分析周朴园的人物性格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舞台说明,这就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归纳其人物性格。 三、“研”
周朴园对于鲁侍萍,不见时怀念,相见时却相怨,那他对鲁侍萍到底是爱还是不爱呢?
活动:小小辩论会: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 正方:周朴园爱鲁侍萍 反方:周朴园不爱鲁侍萍
明确: 周朴园是会怀念侍萍的。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曾“爱”过她;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婚姻不如意,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因而难免怀念起过去和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侍萍的怀念便成为他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但话又说回来,他毕竟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阶级分子。因此,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正是作者成功的现实主义的表现。但即使是在这个时候,他对侍萍也并不是毫无情义的。他先是准备给侍萍一笔钱养老;这一行动被侍萍义正辞严地否定后,他又主动地签好“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给侍萍;当支票也被侍萍“固执地”撕掉以后,他还是预备背地里给侍萍邮寄“两万块钱”。他的这些行动虽然也“暴露了他金钱万能”、妄图以金钱“息事宁人”的卑鄙灵魂,但其间又何尝没有“弥补”一下他过去的“罪过”的因素在内呢?这些,都显示出了这一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
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
所以,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
这一环节以学生辩论为主,教师总结点拨为辅。通过辩论的
研讨,使学生们在辩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周朴园的阶级性,将周朴园的个人性格上升到具有代表性的阶级性格。从而将第一场戏的主题深化,达到学生自主深入学习的目的。 四、“练”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尔茂: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 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拉:(穿外套)我不能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 子了。
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拉: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