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学试题汇总
C《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E陆游《平水》诗:“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 (厦大2001,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在括号里注明句子的语法特征。如:“水击三千里”(动词宾语前置)。 1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2 《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3 《诗?豳风?七月》:“采荼薪樗。”()
④ 《史记?淮阴侯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⑤ 《史记?淮阴侯列传》:“後争张、陈泽之事,二人相怨。”() ⑥ 《史记?淮阴侯列传》:“又不能治生商贾。”() ⑦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借兵而东下。”() ⑧ 《战国策?赵策》:“虏使其民。”() ⑨ 《报任安书》:“倡优畜之。”() ⑩ 《狱中上梁王书》:“精诚变天地。”() (厦大2001,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按七音分类写出三十六字母。
2 反切是根据双声叠韵原理创造的,反切的双声叠韵跟一般的词汇上的双声叠韵有什么区别?3 “两呼四等”和“四呼”是分析韵母的两个概念,请加以说明。 ④ 介绍一下《广韵》、《平水韵》。
⑤ 写出下列各字的中古音韵尾(阳声韵的-m、-n、-;入声韵的-p、-t、-k): 学习音韵十年一剑
⑥ 古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有哪几种?
⑦ 《汉书?艺文志》说“六书”是造字之本,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⑧ 什么叫“古今字”?
⑨ 什么叫“假借”?什么叫“通假”? ⑩ 说出“秋水伊人”和“缘木求鱼”的出处。
(人大2001,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解释下列句的“发”字,指出哪一句用的是本义,并说明理由? 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 猛将必发于卒伍。 3 齐军万弩俱发。
④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人大2001,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 鱼朱斧淼莫
马都火闻突(人大2001,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写出下面这首律诗每一句的平仄格式,注明诗里每个字唐代读音的实际平仄。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人大2001,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指出下首诗失“黏对”处,并略加分析。 春日 温庭筠
柳岸杏花稀,梅梁乳燕飞。
美人鸾镜笑,嘶马雁门归。 楚宫云影薄,台城心赏连。 从来千里恨,边色满戎衣。 (人大2001,中国古代文学)
联绵词有什么特点?(南开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在哪些情况下名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条件)?(南开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用繁体字写出下列两组词: 关系联系系统系词
干练干戈干燥树干(南开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写出下列句中“数”字的读音和词性: 1 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 2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3 诸侯兵数至。
④ 数罟不入NBC36池。
(南开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说明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或用法:
1 《春秋》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 2 秦以赵攻,与之齐伐赵,其实同理。 3 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④ 臣闻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 ⑤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⑥ 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⑦ 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⑧ 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
⑨ 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⑩ 然则韩义,王以天下就之。 天下不以多张仪,而贤先王。
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南开20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反切法除了反切上字定声母、反切下字定韵母以外,反切上下字还有什么作用?(浙大1998,中国古代文学)
古人所称“字母”与今天所称“声母”有何异同?(浙大1998,中国古代文学)
指出下列各字中哪些是形声字,并分析这些形声字的结构,说明它们的意符各表示什么义类: 造蚀牧都陟刖间闻福颠(浙大1998,中国古代文学)
标出下面诗中各字的平仄,平声用|,仄声用—,并指出其为律绝还是古绝。 绿新醅酒,红泥小火;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浙大2000,中国古代文学)
标点下面一段古文,解释加——语词,并分析、归纳文中“之”、“其”各有哪几种用法。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陈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远人迹之所希至)及舟与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珠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远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孝宣帝时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其文曰贰负杀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浙大1998,中国古代文学) 将下列各组同义词分别填入( )中,并简单说明理由。 1 伐、袭、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