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
总体架构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户类型多、业务复杂的大型6信息化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如图 1 所示,按照分层设计思想,自下而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和综合展现层,以及两翼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简称“五层两体系”)。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信息系统运行最基础的软硬件支撑环境。基础支撑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数据库系统和中间件等;基础环境包括数据中心、应急指挥场所、数据备份中心和运维呼叫中心等基础场所,移动通信网络、宽带数据网络、集群通信网和物联网等网络设施,服务器、存储设备7和安全设备等能力设施,采集设备、射频设备、电子标签和报警器等接入设备,视频编解码器、移动代理服务器、通信调度设备和大屏幕等多媒体设备。通过整合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基础硬件设备,采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抽象为逻辑资源池,包括计算资
源池、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建设云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层。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虚拟化管理模块实现资源调度、存储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以及用户管理等功能。虚拟化管理层之上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运营管理模块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服务化,以及服务和业务的运营管理。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用于存储安全生产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专题数据,为数据共享交换和业务应用提供支撑。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包括企业安全管理、监管监察业务、统计决策、交换共享、应急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信息。以企业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编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许可、标准化管理、隐患排查、诚信管理等业务应用,形成以企业为统一数据视图的安全生产数据库。采集安全生产管理数据、监测数据、状态数据以及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等数据,建设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提供数据管理服务。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建立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与业务应用层之间的衔接,向业务应用层提供业务支撑服务、数据支撑服务和运维支撑服务,具体包括地理信息(GIS)服务、数据交换共享、运行维护管理、数据服务类、开发类、安全认证类等公共服务。GIS 服务:基于地图和安全监管监察专题图及支撑平台,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和应用系统,提供基于 GIS 的企业基本信息、监管监察信息和应急救援信息“一张图”应用和服务。数据交换共享:基于数据交换平台和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提供数据交换、信息检索、信息发布与资源管理等应用和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基于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监、管、控、维”四位一体的技术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层和数据资源层硬件的综合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运行监测等应用和服务。
公共服务:包括开发类服务、数据类服务和安全类服务。其中数据类服务包括目录服务、全文检索服务、共享交换服务、大数据服务等;开发类服务包括报表服务、内容管理服务、视频服务、工作流服务、移动应用服务等;安全类服务包括统一认证服务和日志服务等。 4.综合展现层。
通过社交媒体、门户网站、大屏幕、桌面终端、电话传真、便携式终端和移动通信设备等载体,全方位、多维度、多视角展示安全监管监察、应急救援与社会公共服务应用,实现服务与应用的便捷访问和可视化展现。 5.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
分为信息安全和系统运维两部分,为软硬件设备设施和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信息安全与系统运维服务。信息安全包括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系统运维包括运维保障制度、组织机构、专业运维服务和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等内容。 6.标准规范体系。
按照“系统性、协调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编制和发布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应用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和管理等类别的标准规范,形成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规范和指导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应用与运维管理。 系统部署方式。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部署架构如图 2 所示,分为国家安监云平台部署和地方政务云平台部署两种方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