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史作业

建筑史作业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0 3:45:06

贵州长顺县木结构房屋建造特点浅析

摘要:在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史中,各地区各民族都相互融合和相互影响,但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又会呈现出自身发展的特点。在贵州长顺县地区,其木架结构房屋建造也是如此,其房梁上设有红包,多用石灰和竹子来做强以及他们对建造风水观念也有着独特的理解。这些特点同样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关键词:长顺县、木结构房屋、特点

长顺县地处黔中腹地,北距省城贵阳87公里,西到安顺86公里。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在民族融合和历史的演进中,其地民居建筑式样多种多样,有石板房、茅草房、夯土房、吊脚楼等。特别是木结构房屋建筑呈现住不同的发展特点。然而又受“天五三日晴”这种天气的影响,其地在建造过程和建造取材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 一、从建造过程分析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梁思成先生认为“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并非刻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①但是我们观察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却有着不一样的特点表现,此之所谓合而不通的表现。在长顺县地区经过历时的演变和发展,其木结构房屋都是采用悬山试的建筑模式。悬山式房屋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出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②这种房屋的建筑样式就是房檩挑出山墙,而不是包在山墙之内,称为“出稍”。这跟当地多雨的气候有关,是避免雨水侵蚀山墙的好办法,同时这种建筑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约建筑材料。而要建造一座木结构的房屋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风水择地

风水学对房屋建设选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深远,对于风水一词,《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③然而风水学的观念主要是来自于儒家思想“这些东西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但是在艺术上希望取得与自然结合的‘宇宙的图案’,最基本的

目的在于按照五行的‘气运’之说来制定建筑的型制”人们认为宅基周围的风水可以影响一家人的福运。而在长顺县地区的房屋建造最初,先是请风水先生用罗盘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看一个适合他居住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一般要请两个以上的风水先生看过后再确定。如果选址工作没有做好,则会影响这家人的命运,所以每家人都非常重视。而在建造时,是不会建正南正北的,因为当地的风水解释为,阴阳五行之中,北方为水,南方为火,水火是相冲的,这样是会带来不吉利。同样的在建筑型制上也有讲究,比如说不能在正房的两边同时建厨房和牲畜圈等,按照当地的说法,这种建造方式叫做“小鬼抬丧”⑤是不吉利的。又比如说,在建房的时候不要把正房的中线正对坟墓,这叫“骑龙堵相”也是不吉利的。等等!风水在这个地区有着不一样的说法和解释。 2.挖槽建基

挖槽就是开挖基槽,这是为了给房屋建造一个牢固的台基,一般是要挖一米深左右,按当地的说法是要挖到地面本来的土层,是不能建造在新积土层上面的,这样不利于房屋的稳定。而建台基就是取材于石,一般是通过石匠把石头打凿成方敦的大石块,然后安放在基槽内,这样就形成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有利于房屋的防水。 3.伐木建架

在木架房屋建造过程中,“长顺县地区对中堂的房梁十分重视,如果是结婚后才建的房子,

①②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1月第7次印版,(第11页)。 马炳坚,中国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20页)。 ③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版。 ④

冯霞,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4(第38页)。 ⑤

由于两边的小房形似两个人抬着正房,故叫小鬼抬丧。

这根房梁一般是要女方家送来,送来的时候要“挂红”①同时还要用做好的糍粑切成方块状从梁上撒下来,称为“撒高粱粑”。而中堂房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有个梁包。这个梁包是用红布做成,附在中堂房梁的中心位置,里面放有笔、墨、纸、五谷、盐等,有些人家还放两个大洋。这是有一个传说的,传说当年姜子牙在被封齐国之后,干起了跟人们建房的事,人也喜欢在建房时找姜子牙来看和做法事,后来人多了,老姜忙不过来了,就让人们用纸写着“姜子牙在此”放在房子的梁上,这才演变成了今天的梁包。这种情况在贵州地区是非常常见的,如今人们用钢筋混泥土建造房屋时,也会在打房盖时往里面加大小洋或硬币等。 4.择日而立

择日也是一门学问,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不难看到。同样的,在长顺县地区也有着这样的习俗,无论大小事都要请阴阳先生来择日。而在建造房屋时就显得更为重要,开工动土要择日,做好木架也要择日而立等等。风水先生把一年365天全部按干支法来计算,而又把五行合于干支日之中,择日时参考黄历而推算出每日的忌宜而定。建造房屋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之一,所以必须择日,而且要重视。

到了选好日子的这一天一般都是要大摆酒席的,要请周围的三亲六戚来共同庆贺。在酒席间一般是很挤的,因为来的人会特别多,人越多、越挤就说明这家会有好运,如果吃饭像抢着吃一样,这才是最好的,也是人们希望看到的。 二、从建造取材上分析

建筑选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物质材料在这里已经不是材料本身,而是承载了更多的象征意义。”②我们都知道中国建筑取材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中国古达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房屋多为木构架建筑。砖石结构建筑就全国范围和历史发展而言,始终未能大量使用。”③

贵州地区因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在这里,各民族的建筑特色鲜明而又融会贯通,建筑材料也大量使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如竹子、石板木材等。”④而在贵州长顺县地区建筑取材也大多来自木料。伐木建房是有讲究的,一般梁、柱、檩都是要杉木树,这种木料长得非常的笔直,适合建造。但是又不能都是杉木树,无论如何也要参杂别的几根木料。因为他们有一种观念,只有死人的棺材才全部用杉木树来做,而人的房子是不能这样做的,这样做是会给主人带来不利的。

我们都知道房屋的最大功能就是居住,但木架构的房屋除了居住外还有很多优点。比如木架结构的民居房屋,一般整合性非常强,一幢房子如果你拆了一半,另一半同样是可以居住的,它同钢筋混泥土的房屋不一样,一但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发挥。这就是木架构房屋具有很强的抗震功能的原因。然而,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因地制宜的建造房屋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而“根据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就地取材建房是贵州传统民居的精魂。”⑤

而用木料来建造房屋是一种有计划按尺寸来取材的,是一种在保证风格完整、结构稳固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木料用量的建筑方式之一。建造一幢木架构的房屋一般是可以使用几代人的,这样对于生态的保护是有利的。首先木料一但被用了,在拆掉房屋以后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其次是废料同样是可以有效得到利用和处理的。然而这种建筑在慢慢消失,因为人们很不喜欢用建造木架构的房屋了。

而在木架房屋建好之后,不是采用砖石来做房体的墙,而是采用竹子和石灰来做墙,首先是用竹子把编织成网状的墙,然后在用石灰粘在上面,形成白色而比较薄的墙。这种墙面使得房子看起来比较雅致。我们都知道“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主要是通过视觉并结合人们的民俗风俗习惯给人以美的感受。”⑥而石灰主要是白色,这与青瓦合二为一,形成在大山深处的民居群,使得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这种建筑,给人视觉上的感受。同时,用这种石灰

①②

“挂红”就是用一尺二的红布挂在大门上。

谷建辉,心中的宇宙——中国古代建筑长期沿用木构架原因初探[J],中华建筑,2005.3(第138页)。 ③

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第17页)。 ④

王蕾蕾,贵州布依族民居[J],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 ⑤

周慧,贵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环境自然生态观[J],贵州民族研究,2007,3(第113页)。 ⑥

詹泰川、文婷,民俗风俗与现代建筑艺术的结合 [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6(第161页)。

和竹子来做墙是有其效用的,因为石灰有较大的吸水性,而这种墙包裹住所有的柱子就不易给房柱带来潮湿,使得房柱不易腐烂,提高了房屋的居住年龄。 三、结语

长顺县地区的木架构房屋建筑的特点不是那个民族那个地区所固有的特点,而是众多少数民族在吸收中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人们大都采用砖石和钢筋混泥土来建造自己的房屋,很少用木料来建造。因为很多木料建筑的房屋很难适合当今经济条件下房屋建筑的发展,比如说楼层建设和防火设施等。正如孟学华先生所说:“在传统民居消失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建筑艺术,以及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①

一样,我们的文化遗产、建筑艺术、旅游资源在一天天的消失着,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当今经济冲击下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这种木架构建筑模式去建造我们的房屋,使得这种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了?我想这是现实留给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1月第7次印版; [2]马炳坚,中国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科学出版社,1991年;

[3]冯霞,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4;

[4]谷建辉,心中的宇宙——中国古代建筑长期沿用木构架原因初探[J],中华建筑,2005.3; [5]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第17页); [6]周慧,贵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环境自然生态观[J],贵州民族研究,2007,3; [7]詹泰川、文婷,民俗风俗与现代建筑艺术的结合 [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6; [8]孟学华,贵州毛南族民居特色及开发利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 [9]王蕾蕾,贵州布依族民居[J],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 [10]《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版。

孟学华,贵州毛南族民居特色及开发利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第62页)。

搜索更多关于: 建筑史作业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贵州长顺县木结构房屋建造特点浅析 摘要:在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史中,各地区各民族都相互融合和相互影响,但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又会呈现出自身发展的特点。在贵州长顺县地区,其木架结构房屋建造也是如此,其房梁上设有红包,多用石灰和竹子来做强以及他们对建造风水观念也有着独特的理解。这些特点同样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关键词:长顺县、木结构房屋、特点 长顺县地处黔中腹地,北距省城贵阳87公里,西到安顺86公里。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在民族融合和历史的演进中,其地民居建筑式样多种多样,有石板房、茅草房、夯土房、吊脚楼等。特别是木结构房屋建筑呈现住不同的发展特点。然而又受“天五三日晴”这种天气的影响,其地在建造过程和建造取材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 一、从建造过程分析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梁思成先生认为“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