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分版块检测练习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
第一板块
一、解释加点实词 1.其季父项梁 .
2.项梁怒之 3.学书不成,去 ...4.学万人敌 5.又不肯竟学 ..6.项梁尝有栎阳逮 7.力能扛鼎 ..
8.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9.毋妄言,族矣 ..10.梁以此奇籍 11.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2.皆沉船,破釜甑 13.悉引兵渡河 ....14.九战,绝其甬道 15.楚兵冠诸侯 ..16.诸侯军救鹿下者十余壁 17.诸将皆从壁上观 ..18.无不膝行而前 19.以示士卒必死 ..
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1.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2.以故,事得已 ....3.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4.诸侯皆属焉 ...5.以是知其能 6.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7.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三、翻译句子
1.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3.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4.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5.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1
第二板块
一、解释加点实词 项王军壁垓下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时不利兮骓不逝 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和之 平明,汉军乃觉之 ...
骑能属(zhǔ)者百余人耳 田父绐(dài)曰:“左” ..项王自度不得脱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乃复引兵而东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期山东为三处。 汉军皆披靡(mǐ)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二、解释下列虚词 是何楚人之多也 汉军乃觉之 ....以五千骑追之 乃有二十八骑 ..此天之亡我 .三、翻译句子
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3、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4、汉骑追者数千人 5、麾(huī)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6、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7、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8、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
第三板块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解释加点实词 乌江亭长舣船待 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吾知公长者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 ...我闻汉购我头千金 吾为若德 ..马童面之 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乃持项王头视鲁 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自矜功伐 .....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 .
二、解释下列虚词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 ..舜目盖重瞳子 为其守礼义 ..汉军至,无以渡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籍独不愧于心乎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三、翻译句子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6、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7、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
3
四、回答下列问题
(1)项王迷失道时,田父为什么会“绐”他,导致他陷于大泽中?
(2)文中写道“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可为什么当有船来接他过河时,他又不走了呢?岂不是前后矛盾?还是司马迁思考不周出现了失误?
五、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题乌江亭(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杜诗中“不期”的语义是 。 王诗中“势难回”的语义是 。
(2)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3)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4)这三首诗都从项羽的乌江自刎写起,但三位诗人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