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时,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的法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切实可行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由此形成了万民法的概念。这反映了( ) A. 万民法逐步取代公民法 B. 万民法出现于帝国时期 C. 罗马公民范围不断扩大 D. 万民法具有灵活性特征
2.古罗马时期,万民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裁判官的告示、法学家解答和皇帝敕令。其中,裁判官根据法的精神而不是法的条文做出的裁决,是裁判官告示的重要部分。这说明
A. 自然法原则是司法判决的唯一准则 B. 罗马法借鉴了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 C. 习惯法长期影响古罗马的司法实践 D. 万民法在治国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3.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B. 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 C. 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 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4.罗马法嫁资制度规定:“既不能忽略对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者——妻子的父亲、丈夫的权益的保护,又须侧重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 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 强调对男女平等的追求 C. 优先保护妇女的权益 D. 蕴含着公平正义的理念
5.西塞罗在评价《十二铜表法》时说:“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A. 可以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 意味着平民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C. 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 D. 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备的体系
6.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的实质是
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维护广大平民利益
7.在罗马法学家眼里,法律必须维护社会秩序。如罗马法规定: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按照材料的观点可推断出
A. 法律至上成为近代欧洲的立法原则 B.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C. 较好地处理了与外邦人的利益关系 D. 限制了贵族对公权的滥用
8.有学者指出,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了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权利的关系,罗马人对私法的贡献就在于他们对私法权利的高度抽象及其理论原则。这表明罗马法 A. 包含了丰富的理性精神 B. 具有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 C. 特别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9.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类似政策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也曾出台。这一规定
A. 协调了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 B. 使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得以巩固 C. 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D. 使公民法日益完善
10.“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1
A. 罗马法的最大荣耀是保障自由 B. 罗马法影响后世公司组织诞生 C. 产权保护是公司产生的前提 D. 罗马法导致市场经济的形成
11.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罗马刑法
A. 重在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B. 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 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则 D.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2.“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始称‘罗马法复兴’。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材料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指的是
A. 罗马帝国的文化的历史影响 B. 罗马法中的万民法维系了罗马的统治
C. 调整商品经济下的纠纷和矛盾 D. 罗马法中的陪审团制度为近代西方沿用
13.“(罗马帝国)到处都是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律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下列表述与材料一致的是 A. 罗马法在当时规范了社会秩序 B. 罗马法在当时影响了世界法律制订 C. 罗马法在当时维护了封建统治者利益 D. 罗马法在当时只维护贵族利益 14.根据公元6世纪的罗马法,有关奴隶解放的限制有所放宽,奴隶的处境也有较大的改善,奴隶不能再被随意处死;妇女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妇女从丈夫的独裁权力的支配下慢慢地被解放出来。这一规定
A. 蕴含着自然法精神B. 促成罗马帝国的建立C. 保证了男女平等D. 是农耕经济发展的结果
15.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16.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法规定,在期限到来之前,除期限为债权人的利益而设立
的外,债权人不得诉请对方履行义务,否则就将因“先期索债”而败诉。除此之外,债权人还会因“一事不再理”的原则而丧失了在期满后对位务人再追索的权利。材料中罗马法的规定
A. 强调契约关系对双方的约束性 B. 体现程序繁琐且缺少灵活变通 C. 强调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特点 D. 反映公民范围扩大的利益需求
17.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 A. 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 B. 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
C. 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
18.11、12世纪西欧的法律课,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表明罗马法 A. 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 B. 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 C.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 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19.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公元前4—公元前65)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民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此观点 A. 从自然权利的角度论证平等法则 B. 顺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 表明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D. 力图把人们从封建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
2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2
C. 罗马法主张人人平等、自由 D. 罗马法主张消灭私有制
21.罗马某项法律规定:“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能力。”“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因为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该规定在罗马法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 A. 是罗马公民同贵族斗争的成果 B. 非罗马人也得到罗马法的保护 C. 对罗马公民具有强制的规范性 D. 彰显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
22.早期罗马公民法中,奴隶交易要求买卖双方必须出场,当着五名作为见证人的
罗马成年市民的面,由另一位市民手持一把铜秤主持完成交易仪式。后来罗马市民更多采用万民法发展出来的“让渡”形式,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形式。这种变化表明 A. 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 万民法与公民法界限棋栩不清
C. 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 马法法伴随社会发展与时俱进
23.学界认为: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法突出反映了贵族意志 B. 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灵活性 C. 罗马法切实维护了平民利益 D. 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性
24.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 维护贵族特权 B. 主张重罪轻罚 C. 强调道德教化 D. 彰显理性精神 25.恩格斯曾指出,(那时)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愈益接近首都和意大利的社会关系。极复杂的成分和民族凑合起来的居民分裂为简单的三个阶级: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最后是广大的群众——奴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 B. 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
C. 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 D. 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
26.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 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 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27.“根据万民法,一个公民不是叙利亚人或不列颠人或西班牙人,而是一个罗马人。”这说明依据万民法,在罗马帝国统治的范围内
A. 只有罗马人才有公民地位 B. 各民族自由民都是罗马公民 C. 不承认其他各民族的存在 D. 只有罗马人能得到法律保护
28.19世纪的英国法学家梅因在其著作《古代法》中指出:“罗马自然法和市民法
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个人’的重视,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这说明古罗马自然法 A. 以反对一切权威为其立法宗旨 B. 蕴涵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要求等级身份让位于个人本位 D. 是孕育政治文明的摇篮
29.罗马法规定:”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一原则规定有利于
A. 维护社会平等 B. 追求司法公正 C. 强调法律权威 D. 限制公权滥用
30.(2016·广西桂林、北海、崇左二模·32)德国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最为持久的征服。”此处“最为持久的征服”主要指
3
A. 万民法内容 B. 成文法 C. 民主选举制 D. 自然法思想
31.有学者指出: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财产可能被没收??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却只有少数几条。这种现象表明罗马法
A. 能够适应出现的各种新情况 B. 需要根据国家发展而变革 C. 仍保留着落后的习惯法痕迹 D. 缺乏保护公民私产的条款
32.“在国际关系中,同早期的私人关系一样,信义发挥着首要的作用,这一术语的含义广泛??它既可以涉及从属关系,也可以涉及平等关系??在同迦太基(非洲北海岸的国家)的第一个条约中,曾提到遵守公共信义的义务。”这说明古罗马法 A. 依靠诚信来规范人际关系 B. 鼓励私人发展对外贸易
C. 把诚信上升为国际法律原则 D. 保护不平等的人身隶属关系
33.“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原则,这种高级而普遍的‘自然的’法则,或者叫做‘自然法,.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材料主要反映出
A. 罗马习惯法转化为成文法的必然性 B. 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然性 C. 罗马法衰落、自然法兴起的必然性 D. 查士丁尼心民法大全》形成的必然性 34.“罗马的平民曾一致坚持要求公布《十二铜表法》,这表明他们对没有知识和选举权并不能使人真正获得自由的思想已有了朦胧的认识;但是他们从没有想到需要在人民大众中普及知识,这完全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认识。”材料表达的意思是
A. 平民认识到《十二铜表法》能够完全维护平民的利益,故大力普及知识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C. 大部分平民需要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利用《十二铜表法》来维护自身利益 D.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罗马平民知识增长和选举权扩大的原因
35.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晾晒渔网等。这表明罗马法
A. 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B. 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C. 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 D. 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36.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 A. 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 B. 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意图就是要建立社会的平等 C. 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 D. 古代希腊、罗马各个阶层都能参与政治
37.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此观点
A. 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念 B. 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潮流 C. 是外邦人与罗马公民斗争的产物 D.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