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实训学习与指导
作出十六种个性因素的剖面图,即可看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
【实验分析讨论】
1.根据 16-PF 测试结果,分析其是否符合你的人格特点,并说明原因。 2.结合实际分析人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临床评定量表测验。
三、症状自评量表测验( SCL-90 )
【目的意义】
本训练的目的是熟悉该量表的测试方法和应用价值。在掌握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如何在临床上选择和使用该量表,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实验原理】
症状自评量表,有时也叫做 HOPKIN 症状清单( HSCL )。现版本由 DEROGATIS 编制于 1973 年。 70 年代初, DEROGATIS 编制了 58 项版本, HSCL-58 ,这是在 SCL - 90 问世前应用和研究得最广泛的版本,至今仍有人应用。以后发现, HSCL-58 中恐怖性焦虑、愤怒、敌对的症状项目不足,而且缺乏反映更严重的精神病理症状偏执观念和精神病性的项目,因此诞生了 SCL-90 。 SCL-90 在国外应用甚广, 80 年代引入我国,在各种自评量表中是较受欢迎的一种。本量表共 90 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
【实验材料】 1.SCL-90 测试题 2.答卷纸和笔 【实验程序】
1.发给被试 SCL-90 测试题和答卷纸。
2.要求被试在答卷纸上填写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和测试日期。 3.主试用标准化指导语,阐明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 4.主试向被试讲清测试的意义。 【实验结果】
SCL-90 在其 90 个评定项目中,每一项目均采取 5 级评分制,如凡是自评者认为
6
“没有”的,均可给予 1 分。统计指标主要有两项;
1.总分
(1)总分:是 90 个项目所得分之和。
(2)总症状指数:即总均分 = 总分÷90 。表示总的看受试者的自我感觉介于 1-5 的哪一个范围内。
(3)阳性症状均分 = (总分一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表示被试者在阳性项目中的平均得分。可看出该人自我感觉不佳的项目的程度介于哪个范围。
( 4 )阳性项目数:单项分≥ 2 的项目数。表示病人在多少项目中呈现\有症状\。 ( 5 )阴性项目数:单项分 =1 的项目数。表示病人\无症状\的项目有多少。 2.因子分
SCL-90 有 10 个因子,着重反映出病人某方面症状的痛苦水平。通过因子分可了 解症状分布特点,并可以作轮廓图分析,了解各因子的分布趋势和平定结果的特征。
因子分 =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得分之和÷该因子所包含项目数。 【实验分析讨论】
1.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自己心理健康状况水平。 2.分析阳性症状产生的原因。
3.如何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对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
四、焦虑自评量表(SAS)
【目的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测试方法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实验原理】
焦虑自评量表由 ZUNG 于1971年编制。从量表构造形式到具体评定方法,焦虑与抑郁量表十分相似。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 SAS 共有 20 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率评定,分 4 个等级。
【实验材料】
7
1.SAS 的测试题 2.答卷纸和笔 【实验程序】
1.发给被试测试题和答卷纸。
2.要求被试者在答卷纸上填写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和测试日期。 3.主试用统一的指导语,讲清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实验结果】
SAS主要统计指标是总分。自评结束后,将 SAS测验的 20 个项目中各项分数相加,计算出总分,再乘以 1.25 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根据国内 1158 例正常人调查,SAS 的标准分均为 37.23 ± 0.58 。
【 实验分析讨论】
1.根据测试结果,自我评定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 2 .分析焦虑产生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如何实施心理疏导。
五、抑郁自评量表( SDS )
【目的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测试方法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实验原理】
抑郁自评量表由 ZUNG 编制于1965 年。为美国教育卫生福利部推荐的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的量表之一,使用简便,应用颇广。 SDS 按症状出现的频率评定,分 4 个等级。用于评定抑郁病人的主观感受。
【实验材料】 1.SDS 的测试题 2.答卷纸和笔 【实验程序】
1.发给被试测试题和答卷纸。
8
2.要求被试者在答卷纸上填写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和测试时间。 3.主试用统一指导语,讲清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
SDS 主要统计指标是总分。自评结束后,将 SDS 测验的 20 个项目中各项分数相加,计算出总分,再乘以 1.25 后,取其整数部分,所得到标准总分。 SDS 测试结果还可以换算出抑郁指标,即总分除以 80 ,此指标的范围为 0.25-1.0 ,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实验分析讨论】
1.根据测试结果,自我评定主观感受到的抑郁程度。 2.分析抑郁产生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如何实施心理疏导。
实训项目三 团体智力测验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一种智力测验的操作方法,了解智力测验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智力测验主要用于临床评估病人的智力水平和智力功能损伤或衰退的程度。在中国临床心理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多的是智力测验。智力是什么,一直众说纷纭。比内将智力定义为\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强调一个人的智力应在不同任务的成绩中显示出来。目前智力测验的量表很多,在临床上应选择信度、效度高的量表。
【实验场所及材料】 1.场地:团体心理辅导室
2.实训材料:团体智力测验题、答卷纸和笔 【实验程序】
1.发给被试团体智力测验题目
2.主试要求被试在答卷纸上写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和测试日期。 3.主试用标准化指导语,向被试讲清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