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复习题(含答案).
杜前超——《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复习题
[1] 选用优先数列时,应按照先疏后密的规则进行选取,以避免规格( A )。 A.过多 B.过少 C.过量 D.过头
[2] 选择( C )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A.较大 B.较小 C.适当 D.无关。
[3] 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 A )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A完全 B.不完全 C.不一定 D.不可能。
[4] 圆柱度公差为0.03 mm,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 D )0.03mm。 A.不小于 B.等于 C.不等于 D.不大于。
[5] 车床主轴与丝杠之间的交换齿轮,主要要保证其传动的( A )。 A.准确性 B.无关 C 低速运动 .D.高速运动。 [6] ( C )误差是有某种不正常的原因造成的。 A.相对 B.绝对 C.粗大 D.变值。
[7] 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 )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A.形状 B.定向 C.定位 D.形位。
[8] ( C )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 A.间隙 B.过盈 C.过渡 D.常用
[9] 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 )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A.公差值 B.公差等级 C.配合 D.标注
[10] 键槽的对称度公差为0.05mm,则键槽中心面偏离轴线的距离不得( )0.05mm。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11] 几何量的基本长度单位为( )。 A.厘米 B.毫米 C.米 D.微米
[12] 按GB/T1800.3—1998的规定,标准公差等级分为( A )级。 A20 .B.18 C.19 D.22
[13]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孔和轴,尺寸公差应采用( )等级。 A.较大 B.较小 C.较高 D.较低。
[14] ( )误差可用修正法和抵消法等方法消除。 A.随机 B.系统 C.粗大 D.相对。 [15] 标准规定了( B )优先数系列。 A.4个 B.5个 C.10个 D.1个。
[16] 同一公差等级的两个尺寸、其公差数值( )。 A.相等 B.不相等 C.不一定相等 D.不能相等
[17] φ50mm的基孔制孔、轴配合,已知其最小间隙为0.05,则轴的上偏差是( )。 A.0.05 B.-0.05 C.小于0.05 D.小于-0.05.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用于测量仪器上的读数分度齿轮,一般要求传递运动准确; B、用于传递动力的齿轮,一般要求载荷分布均匀; C、用于高速传动的齿轮,一般要求载荷分布均匀; D、低速动力齿轮,对运动的准确性要求高。
[19] 测量与被测几何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几何量,然后通过函数关系式运算,获得该被测几何量的量值的方法,称为( )
A、相对测量法
1/13
杜前超——《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B、被动测量法 C、综合测量法 D、间接测量法
[20] 某阶梯轴上的实际被测轴线各点距基准轴线的距离最近为2 ?m,最远为4 ?m,则同轴度误差值为( )。
A.?2?m B.?4?m C.?8?m D.?10?m [21] 一般来说,下列哪一个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 )。 A.?30h7 B.?90H7 C.?60h7 D.?80h7
[22] 滚动轴承内径公差带的特点是它位于以内径公称直径为零线的( ) A,上方且基本偏差为零 B.上方且基本偏差为正值 C.下方且基本偏差为零 D.下方且基本偏差为负值 [23] 按国标的规定,量块的制造精度分为( )
A: 1.2.3.4.5.6共六级 B: 1.2.3.4.5共5级 C: 0.1.2.3.4共5级 D: 0.K.1.2.3共5级
[24] 最大实体要求适用于( )
A、需要保证可装配性的场合
B、需要保证较严格配合要求的场合 C、需要保证零件强度和最小壁厚的场合
D、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求的精度相差很大的场合。
[25] 下列形位公差项目中公差带形状与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的那个公差项目是( ) A、 圆度 B、圆柱度 C、同轴度 D、位置度 [26] 孔的最小实体尺寸是其( ).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小极限尺寸 C、基本尺寸 D、实际尺寸 [27] 零件的加工难易程度取决于( )的高低。
A. 公差等级 B. 基本偏差 C.过盈量 D.间隙。
[28] 零件尺寸误差同形位误差采用包容要求时,应遵守( )边界。 A.实效边界 B.包容 C作用 .D. 最大实体。 [29] 选择较大的测量力,( )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A.有利于 B不利于 .C.提高 D.不妨碍。 [30] 误差值( A )则测量精度越高。 A.越小 B.越大 C.一定 D. 对称。
[31] 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 A )。 A. 愈高 B. 愈低 C过盈大 .D.间隙大。 [32] 从制造角度讲,优先选择( D )。.
A. 基轴制 B.高精度 C.公差带 D. 基孔制。
[33] 一般来说,需要严格保证配合性质时,应采用( )。 A. 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要求 D. 最小实体要求。 [34] ( )是用来限制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 A形位公差带 B.尺寸公差 C.配合公差 D.基本偏差
[35] 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 )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2/13
杜前超——《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A.公差等级 B.公差值 C.基准制 D.基本偏差。
[36] 若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的方向和位置关系以理论正确尺寸标注,则其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是
( )。
A.浮动的 B.固定的 C.变化的 D.不同的。
[37] 零件尺寸误差同位置误差采用( )时,位置误差与尺寸误差各自分别测量。 A.包容要求 B.最大实体要求 C.独立原则 D.最小实体要求
[38] 量块按“级”使用时,应以其( )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 A.标称值 B.实际值 C.测量值 D.尺寸值 [39] ( )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 A. 间隙 B.过盈 C. 过渡 D.公差配合。 [40] 符号 表示( )。
A.全跳动 B.园跳动 C.倾斜度 D. 对称。
[41] 符号 表示( )。
A.全跳动 B.园跳动 C.倾斜度 D. 对称, [42] 下列配合中,配合公差最小的是( )
A、φ30H7/g6 B、φ30H8/g7 C、φ30H7/u7 D、φ100H7/g6
[43] 所设计孔、轴配合中的孔和轴加工后,经测量合格的某一实际孔与某一实际轴在装配后得到了间隙,则设计配合
A、一定是间隙配合 B、一定是过盈配合 C、一定是过渡配合
D、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渡配合
[44] 一般来说,下列哪一个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
A、?30h7 B、?90H7 C、?60h7 D、?80h7 [45] 按GB/T 1144-2001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采用
A、大径定心 B、键宽定心 C、小径定心 D、键高定心 [46] 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叫做
A、间隙 B、过盈 C、联结 D、配合 [47] 下列四组配合中配合性质与?40H7/k6相同的一组是
A、?40H7/k7 B、?40K7/h7 C、?40K7/h6 D、?40H6/k6 [48] 用功能量规控制形状误差大小的方法适用于
A、遵守独立原则时 B、生产现场
C、遵守最小实体要求时 D、图纸上标注跳动公差时
[49] 下列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中公差带形状与径向全跳动公差带形状相同的那个项目是.
A、 圆度 B、圆柱度 C、同轴度 D、位置度
3/13
杜前超——《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50]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25m6轴的方法属于
A、绝对测量 B、相对测量 C、综合测量 D、主动测量
[51] 利用同一种加工方法,加工?50H6孔和?100H7孔。
A、前者加工困难 B、后者加工困难 C、两者加工难易相同 D无法比较
[52] 在上图a)中采用的形位公差项目是( ) A.圆度 B.圆柱度 C.位置度 D.同轴度。 [53] 上图a)中形位公差的基准A是( ) A.圆柱面 B.端面 C.轴线 D.素线
[54] 上图a)中形位公差的基准 B是( )
A.圆柱面 B.端面 C.轴线 D.素线
[55] 在上图b)中采用的形位公差项目是( ) A.垂直度 B.倾斜度 C.位置度 D.同轴度。 [56] 上图b)中形位公差的基准A是( ) A.圆柱面 B.端面 C.轴线 D.素线
[57] 上图a)中形位公差的基准 A是( )
A.轮廓要素 B. 中心要素 C.被测要素 D.素线 φ0.01-0.010φ65-0.040 [58] 上图被测要素遵守的公差原则是( )。 4/1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