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量学各章节要点 - 图文
25
4.设用一般方法测设出∠ABC后,精确地测得∠ABC为45移动C点才能使∠ABC等于设计值?请绘略图表示。 5.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
000?24??(设计值为45000?24??),BC长度为120m,问怎样
HA=20.355m若在B点处墙面上测设出高程分别为21.000m和23.000m的位置,设在A、B中间安
置水准仪,后视A点水准尺得读数?=1.452m,问怎样测 设才能在B处墙得到设计标高?请绘一略图表示。 6.如图4-30,已知地面水准点A的高程为
HA=4000m,H 若在基坑内B点测设B=30.000m,测设时 ?=1.415m,b=11.365m,
a1=1.205,问当b1为多少时,其尺底即为设计高程HB?
7.设地面上A点高程已知为
HA=32.785m,现要从A点沿AB方向修筑一条坡度为-2%道路,AB的水平距离为120m,每隔
第十一章 施工测量
20m打一中间点桩。试述用水准仪测设AB坡度线的作法,并绘一草图表示。
一、概念 (一)掌握 施工测量 (二)了解
26
二、知识点 (一)掌握
1.水平角、距离、高程的测设方法及相关测设数据的计算。 2.圆曲线测设及其要素的计算。 3.熟悉应用计算圆曲线元素。 4.施工测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二)了解
1.举例说明多测回修正法在极坐标放样中的具体应用,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多测回修正。 2.简述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的操作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在什么地方? 3.距离交会放样点位是如何操作的? 4.简述自由设站放样点位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1.圆曲线的测设元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曲线的主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公路中线里程桩测设时,短链是指( )。
A.实际里程大于原桩号; B.实际里程小雨原桩号; C.原桩号测错 4.公路中线测量中,设置转点的作用是( )。 A 传递高程; B 传递方向; C加快观测速度
5.公路中线测量中,测得某交点的右角为130°,则其转角为( )。 Aa右?50?; Ba左?50?; C a?130?
6.路线中平测量是测定路线( )的高程。 A水准点; B转点; C各中桩 7.视线高等于( )+后视点读数。
A后视点高程; B转点高程;。 C 前视点高程 8.路线纵断面水准测量分为( )和中平测量。 A基平测量; B水准测量;C高程测量 9.基平水准点设置的位置应选择在( )。
A 路中心线上; B 施工范围内; C 施工范围以外
10.路线中平测量的观测顺序是( ),转点的高程读数读到毫米位,中桩点的高程读数读到厘米位。
A 沿路线前进方向按先后顺序观测; B 先观测中桩点, 后观测转点; C 先观测转点高程后观测中桩点高程 12.路线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 ( )。
A 测定中线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 B 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C测定中线各里程桩两侧垂直于中线的地面高程; D 测定路线交点间的高差 ; E根据纵坡设计计算设计高程
13.比例尺精度是指地形图上0.1mm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地距离,则( )。
A 1:500比例尺精度为0.05m; B 1:2000比例尺精度为0.20m ; C 1:5000比例尺精度为0.50m; D 1:1000比例尺精度为0.10m ; E 1:2500比例尺精度为0.25m
(五)计算题
27 86.建筑基线有哪些常见的布设形式?基线点最少不得少于几个? 87.龙门板、引桩的作用是什么?
图5
90时5.已知路线右角β右=147°15′,当R=100m时,曲线元素如表10。试求:(1)路线的转向与转角;(2)当R=50m
和R=800m时的曲线元素;(3)当R=800m,JD的里程为K4+700、圆曲线的主点桩号?
表10
R T L 100(m) 29.384 57.160 50(m) 800(m) R E D 100(m) 4.228 1.608 50(m) 800(m) 6.某圆曲线R=50m,主点桩号为ZY:K2+427;QZ:K2+459;YZ:
K2+491,试求:(1)若桩距为10m,用偏角法按整桩号法测设圆曲线的测设数据,并填写在表12中;(2)绘示意图,并说明如何将各桩号点测设到地面上去?(表11是已知数据)
表11 曲线长 偏角 6 3?26′16″ 7 4?00′39″ 8 4? 35′01″ 9 5?09 ′24″ 10 5?43 ′46 ″ 20 11? 27′33″ 1 34 ′23 ″ 2 1?08 ′45 ″ 3 1?43 ′08 ″ 4 2?17 ′31″ 5 2?51 ′53″ 注:曲线长的单位:m,偏角单位:(? ′ ″) 偏角计算表 表12
桩号 弧长(m) 弦长(m) 偏角(o ′ \) 总偏角(o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