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飞仙桥中心学校 教师职称现状调查报告
新宁县飞仙桥乡中心学校中小学教师职称现状
调 查 报 告
根据邵阳市教育局、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指示精神【邵教通(2011)185号文件、邵人社发(2011)164号文件】,我中心学校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先后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进行调研,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反映的问题,对我乡教师职称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各校填报的师资基本情况调查表统计,目前全乡教职人员基本情况如下。
1、师多生少。全乡有农村义务教育初级中学1所,共9个教学班,344个学生,在编教职员工88名,工人2人,在编师生比为1:4;小学5所,25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941人,在编小学教师77人,师生比为1:12,其中因年高体弱、患癌症、精神病等原因不能担任教学工作的近10人。
2、职称比例不协调。在中学88个教职员工中,副高7人,占7.95%,中级50人,占56.8%,初级27人,占30.7%,其他4人,占4.55%;小学77位教师中,中级48人,占62.3%,初级22人,占28.6%,其他7人,占9.1%。
3、各校中青年教师搭配不合理。村小教师普遍职称高,年龄大,大多是原来的民办转工办的教师,平均年龄达到50多岁,出现严重老化。年轻的教师基本上在中学和中心小学。
二、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1.我乡教师队伍区域结构不均衡。村小师资老化,出现断层,音、体、美教师短缺,中学和中心小学超编现象却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一是学生在近五年之内突然急剧减少,2008年全乡尚有中小学生4000余人,到2011年却只有1200余人,这样造
成了教师突然大量富余,二是飞仙桥乡临近县城,交通便利,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乡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进了城区就读。三是一些“关系户”教师,被指定到本乡的中学或中心小学,使得我乡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教师超编严重。超编教师无事可做,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也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建议合理分流,或轮岗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对于农村小编制学校,应扩大师生比例,科学安排农村教师编制。
2、中级职称较多,但是年龄偏大,近3年内将有20余名中级教师退休。而现在职称名额有限,部分中青年教师又难已晋升职称。老的退不下,新的上不去,出现断档趋势。建议适当调整农村学校岗位职称的比例,以便缓解目前这种不良状态。
3、近几年教育管理层的队伍不断加强,出现一正多副,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而这些管理层的同志大多是原来的教学精英,他们职称高,却不在教学第一线。建议富余的管理人员,应作出合理分流。
4、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现在已进入民师退休高峰期。民师基本上分布在村小,他们知识老化,教学理念难更新,难信任当今的素质教育,这是制约我乡发展均衡教育的一个瓶颈问题。建议从中学或中心小学富余的年轻教师中抽调一批充实到村小去。
5、 人事部门应改革编制工作中的城乡二元结构思维模式,在国家核定的全省中小学总编制数以内,对城、乡学校编制进行均衡配置。
6、工资待遇影响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他们的月平均工资只有800元左右,自从实行一费制之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上没有其他福利待遇,这些青年教师大多数家不在当地,每年来回路费就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建议适当调整工资比例,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飞仙桥中心学校 蒋正余
2011年11月22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