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议初中教材文言文注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初中教材文言文注释
作者:谷润杰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0期
摘 要:通过自己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理解以及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文言文的酷爱和痴迷,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设置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使中学生初步掌握古汉语知识,从而把古汉语当作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文言文 注释 复词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a)-0156-01
为了深入了解、继承并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就应该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修辞知识,如并提、偏义复词、同义复词、引用、委婉、互文……然而在这其中,初中文言文课下注释中却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有些修辞没有提及,学生理解文意普遍存在困惑。总结起来,我认为以下几处值得进一步商榷: 1 并提
并提,就是把相关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前后合并叙述,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思,它能使句子结构紧凑,文辞简练,并且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和错综美,是古人用以行文的一种手法。在叙述时,前两件事与后两件事分别对应,把本来可以用两句话叙说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这种修辞方法也叫合叙。
《出师表》中有这样一句话:“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译文中这样解释:若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若有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我认为这是按“并提”修辞手法解释的。而这种修辞手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却从未提到过。这难免会使学生感到唐突、莫名其妙。而并提,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其例: 《出师表》中的“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此句中“性行淑君”也是并提,意即“性淑、行均”,是说向宠的性格善良,品行端正。
《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也是并提,意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是说其实际意思是:除非是正午时分,就看不见太阳;除非是半夜时分,就看不见月亮。课文又有:“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也是并提,意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是说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 偏义复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偏义复词,就是把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相成的词组合在一起,只有一个词表义,另一个词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人们也常称之为连及,是古代汉语修辞的一种。
《三峡》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其中“沿溯”教材注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细察文句内容,联系上下文分析,我认为教材的解释不符合作者本意。这句话理解为逆流而上的道路阻绝,顺流而下的道路则尤其顺利,才能和下文的“疾”相呼应。可见,这里的“沿溯”应该是偏义复词。从语言发展角度看,偏义复词是语言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时刻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偏义复词的例子在初中教材中也颇多如下。
《出师表》中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因为前面有“危急”之语,所以“存”用以衬“亡”。又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本身就在强调要公平执法,所以“异同”就是偏义复词,偏在“异”,“同”只是连带提及,不过是由于平时这两个字经常连用而已。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此句中的“休,是吉兆;祲,是不祥的云气,是凶兆”因为前面已经说到这三位英雄都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所以此时不可能吉凶征兆同时出现,应该是语义偏向“祲”,“休”在这里只是起陪衬作用。
《五柳先生传》中的“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这句中的“去留”也是偏义复词,依据文中对五柳先生性格的阐述,他应该不会赖在这里,因此词义偏向“去”,意即不会舍不得离开。 3 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相近的词语并列组合,以满足音节意义功能等方面的需要的修辞方式。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余幼时即嗜学,家贫不能常得,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中的“假借”一词,就是同义复词,“假”的意思是“借”,“借”的意思也是“借”,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意思也是“借”。
《出师表》中的“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中的“咨诹”一词,“咨”的意思是“询问”,“诹”的意思也是“询问”,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意思也是“询问”。 另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益”一词中的“曾”是一个通假字,同“增”,是“增加”的意思,“益”在这里也是“增加”的意思,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意思也是“增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