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参考答案
D.签订合同时并无非法占有目的,履行合同过程中才产生非法占有目的,后收受被害人货款逃匿的,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15.
A.甲对家庭成员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故意造成家庭成员死亡。甲不构成遗弃罪,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乙闯入银行营业厅挟持客户王某,以杀害王某相要挟,迫使银行职员交给自己20万元。乙不构成抢劫罪,仅成立绑架罪
C.丙为报复周某,花5000元路费将周某12岁的孩子带至外地,以2000元的价格卖给他人。丙虽无获利目的,也构成拐卖儿童罪
D.丁明知工厂主熊某强迫工人劳动,仍招募苏某等人前往熊某工厂做工。丁未亲自强迫苏某等人劳动,不构成强迫劳动罪 16.
A.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向司法机关诬告他人介绍卖淫的,不仅触犯诬告陷害罪,而且触犯侮辱罪
B.法官明知被告人系被诬告,仍判决被告人有罪的,法官不仅触犯徇私枉法罪,而且触犯诬告陷害罪
C.诬告陷害罪虽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但诬告企业犯逃税罪的,也能追究其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
D.15周岁的人不对盗窃负刑事责任,故诬告15周岁的人犯盗窃罪的,不能追究行为人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 17.
A.郑某将张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转移张某财产的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 B.郑某虚构事实,对张某实施欺骗并导致张某处分财产,应以诈骗罪论处 C.郑某骗取张某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 D.郑某利用电信网络,为实施诈骗而发布信息,应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论处 18.
A.张某欲向县长钱某行贿,委托甲代为将5万元贿赂款转交钱某。甲假意答应,拿到钱后据为己有
B.乙将自己的房屋出售给赵某,虽收取房款却未进行所有权转移登记,后又将房屋出售给李某
C.丙发现洪灾灾区的居民已全部转移,遂进入居民房屋,取走居民来不及带走的贵重财物
D.丁分期付款购买汽车,约定车款付清前汽车由丁使用,所有权归卖方。丁在车款付清前将车另售他人 19.
A.若事前通谋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包庇罪的法定刑,即使事前通谋的,也应以窝藏、包庇罪论处
B.即使《刑法》第310条没有第2款的规定,对于事前通谋事后窝藏、包庇的,也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C.因缺乏明文规定,事前通谋事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不能以共同犯罪论处 D.事前通谋事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属于想象竞合,应从一重罪处罚 20.
A.甲盗伐本村村民张某院落外面的零星树木,如果盗伐数量较大,构成盗伐林木罪
B.乙在林区盗伐珍贵林木,数量较大,如同时触犯其他法条构成其他犯罪,应数罪并罚
C.丙将邻县国有林区的珍贵树木移植到自己承包的林地精心养护使之成活的,不属于盗伐林木
D.丁在林区偷扒数量不多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树皮,致使数量较大的林木枯死的,构成盗伐林木罪 21.
A.王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套取公款,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10万元 B.王某利用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的机会谋取私利,应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C.刘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事后将货款交给王某,刘某行为构成贪污罪
D.刘某协助王某骗取公款,但因其并非国家工作人员,故构成诈骗罪 22.
A.自诉案件审理程序适用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 B.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中不存在控辩对抗 C.侦查程序已形成控辩审三方构造 D.审查起诉程序中只存在控辩关系 23.
A.不得侦查本案 B.可对陆某先行拘留 C.不得对陆某批准逮捕 D.可对陆某提起公诉 24.
A.B区法院可以该案涉及王某为由裁定不予受理 B.B区法院受理该案后应请求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C.B区法院受理该案后,王某应自行回避
D.齐某可申请A市中级法院及其下辖的所有基层法院法官整体回避 25.
A.钱甲被拘留后,钱乙可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B.本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公安机关应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钱乙 C.检察院讯问小沈时,武某可在场
D.如检察院对钱甲和小沈分案起诉,法院可并案审理 26.
A.传闻证据规则
B.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C.关联性规则 D.意见证据规则 27.
A.由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负责 B.审查应不公开进行
C.检察院可向公安机关了解本案侦查取证的进展情况 D.如对甲父的申请决定不予立案的,应由检察长批准 28.
A.乙可成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B.交通运输管理所可成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C.丙的妻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 D.乙和丙的近亲属可与甲达成刑事和解 29.
A.一审判决于9月30日生效
B.因黄某耽误上诉期间,卢某将上诉书交予黄某时,上诉期间中止 C.因黄某过失耽误上诉期间,卢某可申请期间恢复 D.上诉书寄到法院时一审判决尚未生效 30.
A.确定遗弃婴儿的原因后才能立案
B.马某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可申请复议 C.了解婴儿被谁遗弃的知情人可向检察院控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