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剖学思考题答案
种类:
按数目分:①多极神经元;②双极神经元;③单极神经元;④假 单极神经元。
按功能分:①感觉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③中间神经元。 分类依据:①数目;②功能;③神经元轴突长短。
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高尔基Ⅰ型神经元;高尔基Ⅱ型神经元 。
第二章 运动系统
9. 解释:胸廓、骨盆、足弓。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围成。有保护胸腔脏器和一部分腹腔脏器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骨盆: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借骨连结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具有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足弓:足骨借关节和韧带连结紧密,使足底形成凸向上方的弓称足弓。可缓冲行走时对身体所产生的震荡,同时还有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到作用。
10. 小结人体206块骨及其连接和相关结构。
听小骨(3*2) 脑颅(8):额骨(1)筛骨(1)枕骨(1)蝶骨(1) 冠状缝、人字缝 、矢状缝 颅骨 顶骨(1*2)颞骨(1*2) (29) 面颅(15):犁骨(1)下颔骨(1)舌骨(1)颚骨(1*2) 鼻旁窦 上颔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均为2) 骨性鼻腔 眶 颈椎(7) 胸椎(12) 椎间关节 脊柱 腰椎(5) 寰枕关节 (26) 骶骨(1) 寰枢关节 尾骨(1) 椎间盘 躯干骨 (51) 真肋(7*2) 肋骨 假肋(3*2) 胸廓 浮肋(2*2) (25) 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愈合而成。 (1) 锁骨(1*2) 胸锁关节 上肢带骨 肩关节 (4) 肩胛骨(1*2) 肘关节 肱骨(1*2) 腕关节 桡骨(1*2) 上肢骨 前臂骨 (64) (4) 尺骨(1*2) 自由上肢骨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近侧) (60) 腕骨 ( 8*2) 大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近侧) 手骨 掌骨:近端接腕骨、远端接指骨 四肢骨 (54) (5*2) (126) 指骨:除拇指2节外,其余各指均3节 (14*2) 下肢带骨:即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构成) 骶髂关节 (1*2) 股骨(1*2) 髋关节 下肢骨 髌骨(1*2) (62) 胫骨(1*2) 膝关节 小腿骨 踝关节 自由下肢骨 (2*2) 腓骨(1*2) 骨盆 (60) 跗骨:距骨、跟骨、内侧楔骨 足弓 (7*2) 足舟骨、中向楔骨、外侧楔骨、骰骨 足骨 (26*2) 跖骨:每块跖骨由跖骨府、跖骨体、跖骨头组成 (5*2) 趾骨:除拇趾为两节外,其余为三节 (14*2)
11.关节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12.脊柱有哪四个生理性弯曲,其有何生理意义?
第三章 循环系统
13.解释:小循环、大循环、微循环、心传导系统、静脉角。
小循环(肺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小循环。
(肺循环:静脉血从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大循环(体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体循环: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心传导系统:心传导系统有特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的节律性收缩。它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心房传导组织(结间束和房间束)、房室瓣膜内的纤维、房室交界和心室的传导组织(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静脉角: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为静脉角。(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由此注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