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2:00:52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熟悉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读)

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3、(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林语堂 《苏东坡传》第16章)

4、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三、教师表明教学目的和任务 有味地朗读 有味地分析 有味地欣赏

四、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生齐读

师:朗读不够舒缓,要表达一种闲适之情。我们再试试。 生齐读

师:语速过快,读时仿佛娓娓道来。同学们再读读。 生齐读

师:有进步,但有点像现代文。文言文怎么读?有几个字要读得较长:念、盖、但。 同学们再试试。(生齐读)

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读出一点快乐味。哪几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快乐? 生:欣然、相与、亦未寝。

师:好,我们最后来读一遍。(生齐读) 五、有味的分析

师:请试将课文进行变形 (生无措)

师:现在我要为难一下大家。别看这篇文章只有一段,其实是可以分段的,可以分为两段,也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你们选一种分一分。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一分多钟后) 师:同学们交流一下道理。

生1:我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相与步中庭”这里写作者邀请好朋友去承天寺,第二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描写庭中的月色,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是抒发感情。

师:有道理,但你这个会有人跟你商量的。

生2:我也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这里写作者月夜难以入睡,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邀朋友赏月,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感受。

师:好的,你的看法与那位同学的看法有点不同。

生3:我分四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是叙事,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到“相与步中庭”邀人赏月。第三段,“庭下如积水空明”到“盖竹柏影也”是描写月色,第四段是最后一句,抒发夜游感慨。

师:我很喜欢你的发言。我提出一个假说,将你的四部分合成两个部分,你想想再告诉我。 (请生3坐下。)

师:你们学过《一步再走一步》吧,一共两段,一个是故事,一个是议论。《狼》共5个段,前4段是故事,后一段是议论,凡是遇到这样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分为两部分。

生3起:我想了一下,两段可以这样分,第一段,从“元丰六年”到盖竹柏影也,这是记叙事情经过,最后一句是发表议论。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把这样的词眼读一遍: 幻灯片展示: 叙事、抒情 记叙、描写、抒情 起、承、转、合 六、有味的赏析

〔幻灯展示〕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学生思索。师:好的,同学们之间还要继续地交流一下。(片刻) 师:请同学们发表“课文观感”

生:我觉得“相与步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张怀民的悠闲默契之情。 师:很好,谢谢你看得这么细微的地方。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

师: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之美。

生:“盖”原意是“原来是”,可看出作者欣赏景物时很沉醉,沉入进去了,觉得那些月色就是积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会才发觉是竹柏影。

师:沉醉其中,产生幻觉。

生:“闲人”二字可见作者被贬的忧愁,但对现在的生活持乐观态度。 师:呵呵呵,不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很乐观的。

生:我认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失落之情。

师:这位同学发言的优点在于他运用了术语――笔锋一转。 生:――

师:他看到了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处境,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这也是言之有理的。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富。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4.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美在情感的波澜。 6.美在“闲人”的意味。 七、小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读背,分析,欣赏

5、《狼》

“思路”这个词在词典中的含义是“思考的线索”,通俗地理解为“想法”、“可以实现的策划”等。说阅读教学来说,我们借用“思路”一词来表现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也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

于是我们就常常说到“教学思路”。所谓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实施的教学流程。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教学思路的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常说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往往体现在这教学思路上。由于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所以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人们都可以从“思路”上窥见设计者的水平、风格、特色。一般来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分为四大类:1.线索式思路,2.板块式思路,3.反复式思路,4.迁移式思路。其中最能为语文教师所接受、最易操作而又具有一定教学艺术性的思路,就是板块式思路。

下面我们看一看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的教学设计。 示例:余映潮关于《狼》的教学设计 预习要求:

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字音。(5分钟左右) 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 苫 倚 薪 暇 黠 三、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犬( )洞( )隧( ) ②理解词意:去()股( )盖()耳() 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

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四、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品评一:写屠夫俱粮,表现屠夫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品评二:狼得骨而不止,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品评三:描写细腻、生动,投、复投一表现屠夫一再退让;“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

搜索更多关于: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熟悉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读) 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3、(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林语堂 《苏东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