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UML(ROSE)综合实验报告(包括用例图、类图、组件图等等)
⑵类图:是描述类、接口、协作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图,用来显示系统中各个类的静态结构。类图包含七个元素:类、接口、协作、依赖关系、泛化关系、实现关系以及关联关系。常以对系统的词汇建模,对简单协作建模,对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这3种方法之一使用类图。下面图2-9是对数据库模式进行类图建模: 图2-9 ⑶组件图:描述软件组件以及组件之间的关系,组件本身是代码的物理模块,组件图则显示了代码的结构。组件图中通常包括:组件、接口和关系。 在系统建模中建立组件图的用途有:能帮助客户理解最终的系统结构;能使开发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工作组的其他人员理解系统;有利于软件系统的组件重用。以下图2-10是对该软件系统进行组件图建模 图2-10
第 5 页
⑷配置图:显示了运行软件系统的物理硬件,以及如何将软件部署到硬件上。配置图中通常包括:节点、组件和关系。以下图2-12是对该软件系统进行配置图建模 图2-12 3、系统的行为模型 动态模型描述了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行为,这些行为是用从静态视图中抽取的系统的瞬间值的变化来描述的。在UML的表现上,动态模型主要是建立系统的交互图和行为图。交互图包括时序图和协作图;行为图则包括状态图和活动图。 (1)时序图:时序图用来显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对象之间消息的时间顺序,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它可以与时序图互换。包括了4个元素,分别是对象、生命线、激活和消息。时序图强调按时间展开信息的传送顺序。下面我们对该系统中部分对象进行建模。下面对该系统的收取衣物和领取衣物两个重要环节进行时序图建模 图3-1是收取衣物;图3-1是领取衣物 图3-1
第 6 页
图3-2 (2)协作图:协作图主要用来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它强调参加交互的各对象结构的信息。协作图中包括如下元素:对象、链、消息。对象代表协作图交互中所扮演的角色,链代表协作图中连接在交互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消息代表协作图中对象间通过链接发送的消息。对系统动态行为建模,当按组织对控制流建模时,一般使用协作图。 图3-3是收取衣物的协作图 图3-4是获取衣物的协作图 图3-3 第 7 页
图3-4 (3)状态图:状态图通过对类对象的生存周期建立模型来描述对象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行为。状态图通常包括状态和转换。状态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名字、入口/出口动作、内部转换等。转换是状态间的关联。它们用于对一个实体的不同状态间的关系模型。转换刷5个部分组成:源状态、目标状态、触发事件、监护条件、动作。 以下是该系统的重要对象的状态图建模 图3-5是衣服的状态图建模;图3-6是会员帐户的状态图建模 图3-7是洗衣机的状态图建模 图3-5
第 8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