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细菌的启示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 题 《细菌启示》 课 型 主读课文 课 时 1
上课日期 2014年3月12日 作者姓名 黄亮 单 位 枣庄六中
不卑不亢战病毒 执着从容保健康
《细菌启示》
课前预习:
①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资料。
②把文中重要的字词圈画做好标记。 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
摄取: 反刍: 奶酪: 豁免: 砥砺: 不卑不亢: 不瘟不火: 一招鲜吃遍天: 一以贯之: 束手待毙: 得天独厚: 二、文学常识:
《细菌的启示》作者( ),1950年生,( )学者。主要著作《 》等。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学会探究文章内涵。
学习目标:
1.梳理结构,学找中心句。
2.能够理解本文的内容,体会妙处。
3.抓结尾提炼主旨。
教学过程: 引子:
2003年初,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随后,广西、山西、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发生非典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往来。那段时间以来,人们谈“非典”色变。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一、初感文意:——抓中心理结构其文自现 (一)找中心句
问题一: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本文写作的思路。本文主要写了谈论了①认识细菌、②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并观察一下他们的特点。看哪位同学排的又快又准。
中心句:
让学生明确中心句的位置一般在句首,也可能在句末。中心句是对每段内容的总结。
【设计意图】运用中心句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学找中心句,知道它常出现的位置,可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二)理清结构
问题二:说明文的结构的结构主要有总分式、总分总、递进式等请你细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
文章结构:
细菌启示——认识细菌(特征)——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变化)——总结 (总分总)
【设计意图】本文采用的是说明文体常用结构,通过本次练习,结合本篇课文对说明文体的结构有一个了解,有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也是学习语文的一项技能。
(三)说明顺序
问题三:认真读课文《认识细菌》一节,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细菌主要有哪些特征?这一节主要采用了什么顺序。
细菌特征:
1.细菌的历史最古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蜗牛式的读书是懒虫,为了门面的读书是欺人,照本宣科是呆子。
(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从说明顺序这一角度来理解文章内容,达到多个角度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二、体会妙处:——巧设问用感语妙处横生
(一)紧扣听众 抓关注点——
问题一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的病原于2002年11月出现在广东佛山,并迅速形成流行态势。由于它的高致病率,国人一度谈“非典”色变。这篇演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了抓住听众的心,运用了一些听众关注、新奇的事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这样的事例? 事例:
①细菌、病毒、寄生、传染是怎么回事。(关注) ②细菌的不可毁灭性。(关注) ③向简单退化的问题。(新奇) 运用设问——
●问题二:设问是一种自问自答,主要的好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有一种对话、交流的语气。另一个好处起强调作用,使表达的语气更丰富。在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说说他们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句子及作用:
①主要的好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有一种对话、交流的语气:他们为什么能免疫?(答略,下同)细菌是怎么生存的?什么叫寄生?继续吃下去不是比再找宿主更省劲吗?转移靠什么?这些细菌对人的危害在传染期是不大的,为什么?复杂是它的幸运吗?什么最能保证我们的物种生存下去?
②另一个好处起强调作用,使表达的语气更丰富。石头上能寄生东西吗?不能。沙漠能寄生东西吗?难呀!
(设问还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从抓关注点、运用设问两个角度来体会作者如何紧扣听众的胃口,紧抓观众的心理这一方法妙处。通过这一设计还想让学生掌握设问的具体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感性语言 指导语: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演讲,把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阐述的明白易懂,本文主要通过讲故事、形象的比喻、拟人、通俗的口语等表达手法做到的。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吗?
句子类型 句子或事例 比喻拟人 讲述故事 通俗口语 讲故事:麻风病之父和麻风病人接触。生动说明了免疫力的作用。又如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既是比喻,又是故事,既准确简明,又生动形象。 通俗口语:一半是细菌的“故事”,“弄出”很多武器,“吃别人”,“统统不干”,“一招鲜吃遍天”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表格能更直观的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感性的语言把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阐述的明白易懂。 (三) 运用数字
问题一:本文大量引用数字,使本篇演讲极富雄辩性。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并体会引用这些数字用什么作用? 句子类型 句子 作用 数字形成比较 极端或典型数据 数字与生活联系 句子及作用:
①数字形成比较的给人确凿无疑,生动深刻的印象。如为了说明细菌是生物界的元老,举出如下数字比较:大约35亿至36亿年前。
②举出极端数字,使你对无所不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事实深为信服。如为了说明细菌无处不在,举出了低温、高温、地球深处、一粒泥土、一滴唾液、人体内等极端或典型的数字,使你对无所不在留下了深刻印象。
③数字与生活联系,给人事实确凿、深刻形象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三组数字的比较更直观理解数字说明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拓展提升:——理结尾细体会主旨提炼 (一)“末”现主题 演讲结束语说:“我愿意以危机时刻讨论无用之学的执着和从容,达到与同学们在精神和意志上的相互砥砺。”结合文章的语句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理解:
结尾这句话是主题的体现,从倒数第二段或全篇内容的基础上切入理解即可。作者所讲的实际是“无用之用”的有用之学,是强调要从精神意志上以科学态度、健康心态,从容应对病患危机。
【设计意图】设计的目的让学生理解结尾的作用,通过结尾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作业: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教学反思:
1.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出文章的大意,并能结合文章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会点评,学习如何探究文章的内涵,以及能结合文本说说自己的感受,对学生进行说得训练。设计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结合文本来训练他们的合作探究的一些能力。
2.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做的还不够好,个别环节设计的在再精细一些。点评和探究文章内涵的时候最好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有针对性的的评析。
板书设计:
细菌的启示
郑也夫
比喻拟人
讲述故事 变抽象、陌生为明白易懂 通俗口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