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李天命《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附《圆教 逻辑》(简体字版)

李天命《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附《圆教 逻辑》(简体字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12:13:17

在知识论、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社会政治哲学、以及哲理语意学(philosophical semantics)等等哲学部门之中,语理分析的方法格外显得重要而且必要。另一方面,语意学的研究成果(例如对语意结构的考察所得),却又能反过来给分析方法的实际运用提供不少利便。

粗略地说,语理分析和语意学的关系是:语理分析是语意学的基础方法(或说是哲理语意学的主要方法),而语意学则可做为语理分析的辅助工具。

(3)有的人以为,语理分析讲求用语的清晰,只不过表示这种方法之肤浅。但这是一个荒谬的见解。第一、“清晰”既不等于“清浅”,更不等于“肤浅”;譬如物理学,当然不算肤浅,却仍然可以用清晰的语言建构起来。第二、假如用语的意思含糊不清,那是无法确定它说了些什么的;假如无法确定它说了些什么,则又怎知它表达了一个“深奥的思想”?其实,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将论点清楚地陈构出来,乃是“功力高”的一个现象。在未能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所考虑的课题时,我们是难以把它说得明白的,这时我们的用语每每就会变得晦涩,有意或无意地将立论的可能弱点藏饰起来。语理分析之可贵与可爱的地方之一,正是这种方法常使我们立论不隐藏虚饰。

(4)有的人煞有介事地抗议:“厘清是不足够的!语理分析是有其一定限度的!”这种话说了和没说差不了多少,因为,我们同样可以把任何东西都说成是“不足够的”或“有其一定限度的”。比方说:“数学是不足够的,因为它不能用来医人;医学是不足够的,因为它不能用来烹饪;烹饪方法是不足够的,因为它不能用来计算??。再都,‘厘清是不足够的’这句话本身也是不足够的,因为它既不能吃,亦不能穿,更不能拿来打破傻瓜的脑袋。”

固然,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当有人那么傻以为“语理分析是一切”的时候,我们也许能以“不足够”一语去提点他,但是,这并不等于语理分析这“方法”有毛病,而只是他对语理分析的“看法”有毛病。

(5)有的人说话似通非通、似明非明,但如果你请他厘清一下,他便会发火叫嚷:“你这是执着文字嘛!”这显然是很不负责的说法。语理分析从来没有叫人“执着文字”。这种方法并不是要漫无目标地去分析任何语辞,而只是要分析论题中的关键用语。就以“人是否命定?”这问题来说,我们不必追问“‘人’是什么意思?‘是’是什么意思?‘否’是什么意思?”可是我们却要分析清楚“命定”的意思,因为这是解决那问题的最起码的条件。

经过这样的解释,俏若对方还是执着“不要执着”来作遁辞,那么我们只好再运用前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了。我们也胡乱陈说一堆似通非通、似明非明的句子,而当他问我们那是什么意思时,我们就装作委屈地说:“你这是执着文字嘛!”

(B)语理分析的定位:思考方法学的起点

现代的思考方法学(或简称“方法学”)所包括的项目,主要有下列四种: (1)语理分析 (2)逻辑方法 (3)科学方法 (4)谬误剖析

在这几种方法之中,语理分析是最基本的一课。理由如下。

谬误剖析的方法,是其它三种方法的引申,因为,要判断一个言论有没有犯了谬误,我们所依据的,就是语理分析、逻辑方法、和科学方法——我们先要分析那个言论,看看它有没有语理上的毛病;分析之后如果辨明了那言论没有语理

9

上的毛病,我们就进一步应用逻辑方法和科学方法,考察它是否合乎逻辑的律则、是否满足科学方法所陈示的关于证立的规求。依此,谬误剖析说是以其它三种方法做为凭借的。既然这样,要判别语理分析是不是方法学的最基层,我们便只需考虑它是不是比利下的那两种方法都更为基本。很明显的,当我们应用逻辑方法或科学方法来处理任何论题的时候,我们第一步必须确定那论题所说的或所问的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必须首先厘清论题的意思;如果连论题的意思还未能确定的话,我们又怎样着手应用逻辑方法或科学方法处理它?由此可见,语理分析的“方法学位置”是先于逻辑方法和科学方法的。总括地说,语理分析是思考方法学最基本的部份;简言之,它是方法学的起点。

是起点,但不是终点。

这是因为,知识系统的建构,固然有必要厘清或审定所用的语言概念,可是除了这种清理、开路、打地基的底层工作之外,我们更有赖于其它方法(特别是科学方法)来从事知识系统的建构工程。当然,一般所谓“思想性的问题”或关键概念便能得到解决,但当我们考虑的不是概念问题而是经验问题时,科学方法就会是主要的凭借了。举一个例,比如“什么是真、善、美?”之类的概问题,要是能够分析清楚“真”、“善”、“美”等概念的话,那问题就等于得到了解决;然而对于“宇宙是否在膨胀?”之类的经验问题来说,分析“宇宙膨胀”的概念——即厘清“宇宙膨胀”一词的意思——那只是一种最起码的工夫,因为主要还是需要科学方法才能判定事实上宇宙是否在膨胀。这个例子显示:语理分析虽是方法学的起点,但不是方法学的终点。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究竟是起点重要还是终点重要?让我用一个反问来“回答”这问题:“有甲乙两人赛跑,甲跑一百公尺胜过乙,乙跑五千公尺胜过甲,究竟是谁跑得快些?”也许以上的“回答”仍然不能使你满意,那么我试提出另一种回答,希望能够令你心安:“如果你喜欢语理分析,你可以说起点比终点重要,因为假如没有起点,事情永远无法开始;但是,如果你不喜欢语理分析,你却可以说终点比起点重要,因为假如没有终点,事情永远无法完成。”

第二篇

引言:语言陷阱与清晰思考

某些语辞(即字、词、词组或句子),或某些使用语辞的方式,是特别容易误导、混淆或妨害思想之正确运作的。让我们将这类语辞或使用语辞的方式称为“语言的陷阱”。

语言的陷阱往往比地下的陷阱更可怕。

为了防止思想的纠缠、错谬,为了使思考清晰、精审,我们必须对语言的陷阱有起码的认识。把各种各样感人心思的言陷阱指认并揭露出来,这在语理分析的工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本篇的目的,就是要讨论各种最常见的语言的陷阱。 一、阙义

(A)什么是阙义

日常语言里,有些句子以语法的标准来衡量时,可算是完整的语句,但从语意的方面看,这些句子是不完整的。换句话说,这种句子的形式结构(语法)虽然完整但其意义内容积(语意)却并不完整。

譬如有时我们听人说:“讲老实话是最有利的做法。”这就是一个语法完整但语意不完整的句子。除非它的脉络(或称“语境”,即是它的上下文或说话时的

10

场合)能够提示所欠缺的意义,否则,当我们讨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必须先问清楚:“最有利?与什么比较起来最有利?对于讲老实话的人来说是最有利的呢,还是对于和他交往的人来说是最有利的?或是对他们双方面都最有利?”

让我们把上述那种在句式上完整但在意义上不完整的句子称为“语意欠整的语句”。语意欠整的句也可以叫做是“阙义的”(meaning-incomplete)。以下再举几个实例来较详细地阐释阙义(语意欠整)的性质。 (B)例释:政制与生命 例一:“青少年期的反叛行为常是很危险的。”这个句子的意义不完整,因为它没有指出青少年期的反叛行为对谁来说是危险的。对青少年自己来说是危险的呢,还是对那些在社会上已获得固定利益的人来说是危险的的,或是对整个社会各阶层的人来说都有危险??? 例二:“怎样的制度是最妥善的政治制度?”这是一个语意欠整的问句。要回答它,我们须要追问:所谓“最妥善”,是从哪个观点说的?是从统治者的观点说的,还是从被治者的观点说的?是从知识分子的立场看是“最妥善”的呢,还是从商人、实业家等人的立场看“最妥善”,或者是从任何立场看都可说是“最妥善”?

例三:在哲学上有一个甚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的见解:认为“生命是有价值的”。当我们研究这一见解是否站得住脚的时候,我们必须厘清:“生命是有价值的”这句话,是指“一切”生命都有价值,还是指“某些”生命有价值而并不蕴含另外某些生命(比方说滤过性病毒的生命)亦有价值?再者,那句话是指生命在任何情况下(包括精神错乱、绝症、长期受酷刑虐待??等情况下)都是有价值的,还是仅就某些情况来说生命是有价值的?又,所谓“有价值”,是对谁讲的?是对被论及的生命本身来讲,还是对旁观者来讲,或是对两方面都可以这样讲?在这些问题未得到厘清之前,就马上表示赞同或反对“生命有价值”的见解,乃是冒失的做法,常会引致无谓的争论,白白虚耗了我们“有价值的生命”。 (C)阙义的原则

讨论到此,我们也许会以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使用阙义的句子。但其实这个看法并不正确。事实上,阙义有其利亦有其弊,要视乎使用时的情况而定。只要当时的文意够清楚,阙义的句子反能令得用语简洁,使我们可省去一些语意完整但却冗长累赘的陈述。这是阙义之利。至于阙义之弊,则是当文意不清的时候,这种句子是会迷乱别人(甚至自己)的思想的。

下述关于阙义的一般性原则,当有助于我们去防范阙义语句的流弊,同时又不至于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这种句子一律加以排斥——

设S是一个阙义的句子。假如S所在的脉络足以提示所欠缺的意义,则在这情况下S之为阙义是无害于思考或讨论的。但假如S的脉络并不能提示所欠缺的意义,那么在这情况下S可说是一个对思考和讨论有妨害的句子了。

按:上述原则是针对着思考、讨论等认知性的活动而提出来的。倘若说话时的目的根本不在于此,而在于(举例说)谈情说爱,则纵使所用的句子语意欠整,并且当时的脉终亦不足以提示所欠缺的意义,但很多时我们还是不必要求将欠缺的意义加以明文补足的。(譬如,当你的女朋友向你大发娇嗔说:“男人是负心的。”如果你咄咄逼人地反问她:“你的意思是指‘所有’男人都是负心的,或只是说‘有些’男人是负心的?在‘一切’情况下男人都是负心的,或只是在‘某些’情况下男人是负心的?男人对‘任何’女人都负心,或只是——比方说——对‘噜唆’的女人负心?”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反问女朋友,那么请你记着两点:第一、

11

你并没有好好的消化前面有关“阙义”所提的按语;第二、你要小心,你以后可能再也找不到女朋友向她“负心”一番了。) 二、歧义

(A)什么是歧义

我们考察底下两个对话。 对话a—— 小孩问:“妈妈,为什么刚才睡着的时候我会飞的?” 母亲答:“孩子,你是做梦而已。” 对话b—— 男孩问:“你其实很喜欢我,是吗?” 女孩答:“你是做梦而已。”

“做梦”一词在对话a里的意思,与这个词在对话b里的意思不一样。在a之中,“做梦”一词是指睡着时的某种心理经验。在b之中,“做梦”一词所指的,则是人们在醒着的时刻所作的不切实际的空想。

只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语言,我们便不难发现,有很多语辞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义。这种具有多过一个意义的语辞,一般称为“歧义语辞”(ambiguous expression)。

刚才考察过的“做梦”一词,就是歧义的。此外如“天”、“地”、“阳”、“阴”、“法”、“子”、“理”、“和”、“同胞”、“经济”、“风流”??等等语辞,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义。就以“天”字来说,这个字至少有三个意思:(1)诸星罗列的空间,(2)自然,(3)时日季节(比方说“昨天”、“秋天”)。再以“风流”一词来说,这个词至少有以下几个不同的意思:(1)举止萧散品格清高,(2)精神韵味,(3)浪荡不羁。

语辞之所以有歧义,原因不止一种。类比、引申、借用、语法结构??等等因素都可能令语辞产生歧义。由上述最后一种因素(语法结构)所造成的歧义,特别受到语言学家(比如参姆斯基等人)的注意。这种歧义称为“语法歧义”。“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就是一个例子。在小巷墙上写这句话的人,本来要说的是“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可是在那里小便的人却把这句话解释为“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又例如“士可杀不可辱”,其原意为“士可杀,不可辱”,但我们开玩笑时可以将它解释为:“士可杀?不,可辱!” (B)胜败与自由

以上我们已经界定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语辞的歧义。现在我们要对这种语言现象作进一步的例释。

不少笑话是利用语辞的歧义而构思出来的。前述语法歧义的例子就是其中的两个。下面是“非语法歧义”(广义的“语意歧义”)的一些例子。 其一

(在西洋剑击会的询问处。) 甲:“我想加入贵会。” 乙:“本会向来是最欢迎‘新血’的。” 甲(大吃一惊):“我不想加入了。” 其二

中文教师:“在中文里,俗称杂物为‘东西’。比方枱、椅、梳、书借,都是东西。”

洋学生:“我明白了,我们都不是杂物,所以你不是东西,我也不是东西。”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在知识论、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社会政治哲学、以及哲理语意学(philosophical semantics)等等哲学部门之中,语理分析的方法格外显得重要而且必要。另一方面,语意学的研究成果(例如对语意结构的考察所得),却又能反过来给分析方法的实际运用提供不少利便。 粗略地说,语理分析和语意学的关系是:语理分析是语意学的基础方法(或说是哲理语意学的主要方法),而语意学则可做为语理分析的辅助工具。 (3)有的人以为,语理分析讲求用语的清晰,只不过表示这种方法之肤浅。但这是一个荒谬的见解。第一、“清晰”既不等于“清浅”,更不等于“肤浅”;譬如物理学,当然不算肤浅,却仍然可以用清晰的语言建构起来。第二、假如用语的意思含糊不清,那是无法确定它说了些什么的;假如无法确定它说了些什么,则又怎知它表达了一个“深奥的思想”?其实,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将论点清楚地陈构出来,乃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