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7次月考试题 理科综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7次月考试题 理科综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1:07:25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月考试卷

(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时量:150分钟 满分:3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33~38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Ti~48 Cu~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大肠杆菌没有中心体,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B.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所有动物都有线粒体 C.人体的少数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或有多个细胞核 D.家兔的不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不同,与基因无关

【解析】无丝分裂属于真核细胞分裂方式的一种,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无丝分裂,A项错误;除高度特化的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但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没有线粒体,B项错误;人体中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而一些白细胞则具有多个细胞核,C项正确;不同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器的数量)和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与基因有关,D项错误。

2.下列生理过程在人体细胞内能够发生的是(C)

A.不同的DNA通过复制,合成相同的DNA B.不同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相同的RNA

C.不同的密码子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D.不同的tRNA不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

【解析】不同的DNA只能复制成不同的DNA,A项错误;不同的基因转录出不同的RNA,B项错误;由于氨基酸具有密码子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能够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C项正确;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但几种tRNA能够转运同一种氨基酸,D项错误。

3.下图一中的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甲、乙、丙、丁代表被细胞选择了的四

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图二表示组织液中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与图一中①有关,与③无关

B.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动物细胞可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C.甲、丙、丁分子数的多少影响细胞内外溶液浓度但不影响乙进入细胞的速率

D.图二只能说明K的吸收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不能说明该过程需要图一中①的参与

【解析】图一中①为蛋白质,②为多糖,③为磷脂双分子层,决定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因素是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A项错误;图一中甲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乙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丙和丁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项错误;当溶液中有多种溶质存在时,某种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速率仅与该物质的浓度梯度有关,与其他溶质无关,C项正确;

O2浓度影响小肠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ATP的产生,从图二可以看出K吸收速率

++

受O2浓度的影响,说明吸收K需要耗能,O2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K吸收速率不再随着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该过程需要图一中①(载体蛋白)的协助,D项错误。

4.生态学家对某草原进行调查后,发现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净生产量(生产者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之间的关系如右图,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D)

A.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b→d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的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C.b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 D.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故A错误;b→d 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放牧量增加,故B错误;c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故C错误;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草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故D正确。

5.原花青素(PC)是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花朵和树皮中的一种天然抗癌化合物。某研究小组就原花青素对离体的人胆囊癌细胞抑制作用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曲线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

说明:细胞的数量通过测定相应培养瓶的吸光度值表示,

细胞抑制率=(1-相应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值

A.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B.由图可知,实验过程中每个培养瓶测定3次 C.随着PC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减弱 D.随着PC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

【解析】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取若干个培养瓶分成若干组,均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胆囊癌细胞悬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应浓度的PC,A项正确;由曲线图可知,实验过程中每个培养瓶在24 h、48 h和72 h测定3次,B项正确;根据曲线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PC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增强,C项错误;随着PC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D项正确。

6.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两种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丙表示果蝇的X染色体及其携带的部分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C.丙中①过程,可能是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易位 D.丙中①②所示变异都可归类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与甲相比,乙中的1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所以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过程中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A项错误;因为乙中的1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所以甲、乙的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丙中①过程,基因的位置发生颠倒,属于倒位,C项错误;丙中②过程染色体片段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①②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项正确。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食盐中加有碘,用其配成的溶液遇淀粉变蓝

B.厕所清洁剂、食用醋、肥皂水、厨房清洁剂四种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有害

D.硅胶、生石灰、氯化钙等都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0.1 mol Cl2与足量石灰乳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B.0.1 mol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4NA

C.4.6 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2NA D.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中含有羟基的数目为0.5NA

【解析】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为歧化反应,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1 mol氯气转移1 mol电子,故 0.1 mol 氯气转移0.1 mol电子,故A错误;B.苯环中无碳碳双键,故0.1 mol苯乙烯中含0.1 mol碳碳双键,故B错误;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 4.6 g

g NO2和N2O4中含NO2的物质的量n==0.1 mol,故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46 g/mol0.2 mol,个数为0.2NA个,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标况下,乙醇为液态,11.2 L乙醇不是0.5 mol,故D错误。

9.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C)

++---

A.在Fe2(SO4)3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K、Fe2、Cl、Br、SCN

B.c(H)=1×1013 mol/L 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Mg2、Cu2、HCO3、NO3

--+2-2-

C.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S2O23、AlO2、SiO3、S、Na

-+--++

D.加水稀释时c(OH)/c(H)值增大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MnO4、CO23、K、NH4 10.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某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D)

A.a、b、d均可以与c形成两种或多种二元化合物 B.d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C.a与d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水的电离

D.常温下,由这四种元素构成的某种盐的溶液pH=4,则水电离出的H浓度肯定是 1×104 mol/L

OOH甲 OO乙 11.有机物甲、乙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B.甲、乙都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水解反应 C.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甲和乙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

1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用装置甲收集SO2并验证其漂白性 B.用装置乙验证氯气与水反应有盐酸生成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D.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反应后分液

【解析】A.装置甲中二氧化硫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只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A错误;B.装置乙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不能说明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Cl,B错误;C.氢氧化钙也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不能鉴别,C错误;D.氢氧化钠和苯酚反应生成的苯酚钠可以溶于水,苯不溶于水,反应后分液即可,D正确。

13.在100 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3 mol·L1、0.15 mol·L-1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2.56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B)

----

A.0.15 mol·L1 B.0.225 mol·L1 C.0.30 mol·L1 D.0.45 mol·L1

+-+

【解析】反应实质为:3Cu+8H+2NO3===3Cu2+2NO↑+4H2O,2.56 g铜粉的物质

的量=0.04 mol,100 mL 混合溶液中,HNO3和H2SO4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3 mol·L1和

0.15 mol·L1,所含氢离子物质的量=0.1 L×0.3 mol/L+0.1 L×0.15 mol/L×2=0.06 mol,依

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铜剩余,根据氢离子物质的量计算生成铜离子物质的量为8H~3Cu2++

,得到铜离子物质的量为0.022 5 mol,所得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为0.225 mol/L。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月考试卷(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时量:150分钟 满分:3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33~38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Ti~48 Cu~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大肠杆菌没有中心体,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B.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所有动物都有线粒体 C.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