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题并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答案
一、
1、D(A项,退避三舍shè;B项,棱角léng;C项,提防dī) 2、C(A项,憔悴;B项,水乳交融;D项,嬉笑怒骂) 3、A(B项,“东蓠把酒”应为“东篱把酒”;C项,“仓惶北顾”应为“仓皇北顾”;D项,“锋火”应为“烽火”。) 4、D(“中止”指半途停止,“终止”则是完结、终了;“推敲”指斟酌字句,“推求”则指以知道的条件为据,推究、探索未知;“体味”有体会寻味之意。) 5.A大浪淘沙:比喻经过重重考验。(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褒贬不当;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贬义词。对象误用;立竿见影:比喻反应极快,收效迅速。不同于副词“立刻”。功能混乱) 6.B(A项,成分残缺,“长期考察”后残缺中心词“的需要”;C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工作”后加“的责任”;D项,语意重复。“邂逅”的意思是偶然遇见,与“相逢”在语意上重复。句子可去掉“邂逅和”。) 7.A((“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李煜的作品) 8.D(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9.D(A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项,念/去去,千里/烟波;C项,便/纵有/千种/风情。) 10.A
二、略
三、1.“蘸”是“浸染”的意思(1分),描绘出水浸染到澄澈的天空,慢慢渗入天空的景象(1分),表现出水天相接、明丽壮阔的意境(1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2分)。作者登城北望中原,大好河山,受金人的践踏,心情愁闷(1分)。欲借酒消愁,可一杯浊酒不能消除满腔悲愤(1分)。酒尽愁不尽,面对萧瑟秋风,作者禁不住泪流满面了(1分)。 3.描绘了一幅热闹、明丽的春光图(2分)。豪华的车子驶过装饰美丽的桥梁,轮声隆隆(1分)。云似乎浸泡在湖水中,湖水清澈,水天相接。湖水像琉璃一样光洁平滑,美妙无比(1分)。 4.这首词的下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用拟人手法写垂柳依依,小鸟啼啭的醉人美景和挽留游人的忧伤画面(1分),“萦”和“唤”字不仅写游人被美景陶醉,也说明游人舍不得归去(1分),“奈何春”写出了游人的告别美景的无奈,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1分)。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