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2019山大版)
五、1、学习理解《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 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1:什么是“仁”?
生2:君子的正道是怎么产生的? 生3:仁德怎么来的?
(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
生1:孔子说:“行为举止要恭做有礼,处理事情要严肃认真,对待别人要诚心实意。就算是到了落后的边远地区,也不可以丢年这些。 生2:君子把精力集中在根本性的工作上,根本确立了,正道就随之产生。
生3:仁德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德的境界,仁德就会到来。 2、温馨点击。
教师领学:如何做到“仁”的内容。
孔子教导我们,要想回到“仁”,就要懂得约荣自己。一个正直的人,会时时处处严将要求自己,不会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也不会因为环事小就去做,你们看,成为一个君子并不难,先从“克己”做起吧! 3、活动广角
(1)我们搜集一些有关“仁者克己”的故事,在班里举力一场故事会吧!
讲讲“子罕拒宝”的故事......
(2)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该怎么か呢? 要不要“闯红灯呢?” 要不要和明明聊会儿天呢? 要不要喂呢?
4、成长阶梯
(2)师:通过交流、自我评价对号入座。
1.在故事会中,你表现得怎么样?请给自己一个评价。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做到“克己”了吗?如果到了,就在下面为自己画一个喜欢的标志吧 (2)学生展示 学生自画与展示。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感受?
4仁者无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志士仁人对自身生命与仁道关系的看法。有、无仁德之人各会怎样?君子对万物、对百姓的态度。
2、让学生从小懂得养成舍身取义、仁爱百姓、世界万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君子对万物、对百姓的态度。
教学难点:从小舍身取义、仁爱百姓、世界万物的优良品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六、学习新课
七、1、学习理解《论语·卫灵公》、《论语·里仁》、《孟子·尽心上》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卫灵公》、《论语·里仁》、《孟子·尽心上》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1:志士仁人对自身生命与仁道关系的看法 生2:有、无仁德之人各会怎样? 生3:君子对万物、对百姓的态度。 (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
生1::孔子说:“志向坚定、道德高尚的志士仁人,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生2: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时间地安于贫困,也不能长时间地处在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有智慧的人能认识到仁的好处而实行仁。
生3:孟子说:“君子对于天地间的万物,爱惜它们,但不以仁爱之心对待它们;对于百姓,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们.但不亲爱他们。君子亲爱亲人,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 2、温馨点击。
教师领学:如何做到“仁”的内涵。
“仁”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是精神的最高追求。清朝的谭嗣同就曾在《狱中题壁)》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从古至今,仁人志士把仁德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了正义,他们甚至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3、活动广角
(1)我知道明代于谦的名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的就是“仁者无畏”的精神。
(2)林则也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了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时无所畏惧、勇于担当的气概。 4、成长阶梯
(3)师:通过交流、自我评价对号入座。
学习了这一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 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表得怎么样?
(A.根好 B.较好 C.需要继续努力) 本课的3段选文你背诵得 。 (A.很熟 B.一般 C.不熟) (2)学生展示 学生自评与展示。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感受?
5 仁者无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智慧之人、仁爱之人的境界;仁的最高境界。 2、让学生从小懂得养成智慧之人、仁爱之人的境界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智慧之人、仁爱之人的境界。 教学难点:理解培养仁的最高境界。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八、学习新课
九、1、学习理解《论语?子罕》、《论语?雍也》、(宋)张载《正蒙·中正》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子罕》、《论语?雍也》、(宋)张载《正蒙·中正》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1:智慧之人、仁爱之人的境界怎样、 生2:仁的最高境界。?
(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