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三观教育党课讲稿

三观教育党课讲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3 8:30:12

党课讲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中,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不仅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且又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渠道。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三观的教育就体现的尤为重要。

首先, 加强“三观”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

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世界观的改造和建设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并不取决于主观意愿的取舍。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改造客观世界, 要改造客观世界就首先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而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统一, 要实现二者的统一就必须经常性地、自觉地对主观世界改造和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这必然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求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建设尽快地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 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尽快地掌握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而中央领导人曾多次强调世界观、人生观建设问题, 指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个干部和党员来说, 都是首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 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 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 是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可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和建设问题不仅不能削弱和淡化, 相反, 变得越来越突出, 越来越紧迫。在高等学校, 党员的“三观”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时期, 尤其不容忽视。

其次, 加强“三观”教育是增强党员自身免疫力, 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和有效配置、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这些负效应时刻侵蚀着党员的思想,极易引起党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如“市场经济的效益性原则, 在承认个人利益差别的前提下很容易使部分党员产生金钱至上的思想;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原则在承认竞争分化,优胜劣汰的条件下, 易诱发一些人忽视党性原则;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原则易使一些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 致使部分意志薄弱的党员蜕化变质, 追求腐朽生活; 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原则易引起部分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化, 导致分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一旦侵入党内政治生活, 就会造成部分党员以权谋私, 搞权钱交易, 致使党组织内部政治关系商品化。大量事实已表明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负效应严重侵蚀着党员个体的主观世界, 致使部分党员理想动摇、信仰淡化、精神萎靡、私欲膨胀, 因此, 必须从抓好“三观”教育入手, 使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对错误思潮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从而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深入理解“三观”,其思想脉络中,其实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领导干部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为人民谋幸福。干部权力源于人民,权力使用和运行也要服务人民。共产党人的事业,只能是为了广大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的事业。也就是说,要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 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为人民努力干事创业。“三观”,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映了“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念。不管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三观”不仅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的政治自觉。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我们正在大力践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回顾党的历程,“人民”是政治实践的永恒主题,人民利益是党的奋斗目标和最高价值。

第一, 在世界观的教育上强化政治意识, 突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思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认识。它通过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出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人生的一列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分析的总体认识,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本身是高层次的理性认识, 是科学理论, 不可能自发地产生, 这就要求在进行“三观”教育时, 首先要系统地对党员进行理论灌输。在当代中国, 科学理论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外, 还包括邓小平理论, 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在事关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

做到是非分明、立场坚定, 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一点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尤其重要, 理论上的一知半解必然直接影响到对中央精神实质的理解, 造成实际工作中反应迟钝、急功近利、迷失方向等被动局面, 甚至在多重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遇到

搜索更多关于: 三观教育党课讲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党课讲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中,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不仅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且又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渠道。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