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广州大学10—11学年第一学期《应用写作》作业
公共管理学院09级行政管理 时间:2010—12—21 主讲教师:王晓萍 班级:09行政管理2班 姓名:林洁芳 学号:0903030044 成绩: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从“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分析探讨
摘要
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政府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是人类人事管理史上的一支奇葩。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完善关系着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素质性、专业性,对保障和提高国家事务的有效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趋势,一向被国人看好的公务员职业倍受追捧,从199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实行以来,公务员的报考逐渐呈现白热化趋势。随着不断升温的“公务员报考热”现象,考录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不无疑问地暴露了出来,如:公务员选拔条件不统一,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机构不够科学,试题欠科学性,命题水平参差不齐,职级范围较窄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公务员报考热 挑战 对策
提纲
1.“公务员报考热”的背景分析 1.1“公务员报考热”的现象陈诉 1.2“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解析 1.1.1 存在的就业严峻形势
1.1.2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1.1.3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保障性 2.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基本概念和原则 2.1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基本概念 2.2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基本原则
3.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3.1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面临的挑战
3.1.1 考试录用制度立法本身的不完善性 3.1.2考录选拔标准、评价标准单一 3.1.3报考资格仍然显现不公平性 3.1.4执行考录工作的面试队伍欠科学
3.1.5 考试试题的科目设置和内容安排欠合理 3.1.6 买官贿官现象仍然存在
4.1完善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对策
4.1.1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4.1.2加强相关立法,规范考录资格 4.1.3尊民意,将民主推荐纳入选拔环节
4.1.4加强考录过程监督,摈除直接利害人员参评 4.1.5强化考试“岗位性”,增强命题科学性, 4.1.6考录面试官员素质化、综合化 4.1.7录用机制公开公平化
广州大学10—11学年第一学期《应用写作》作业
公共管理学院09级行政管理 时间:2010—12—21 主讲教师:王晓萍 班级:09行政管理2班 姓名:林洁芳 学号:0903030044 成绩:
参考文献:
[1] 徐凌,丁伟.行政管理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8双语教材. [2] 白静.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J].《传承》2009年第一期
[3] 云宏魁.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二00八年三月.
[4] 黄精微,杨芯.“公务员报考热”折射下中国公务员考录制度[M]. 决策&信息(下半月刊)2008年第8期,总第44期.
[5]蔡小慎,徐进.国外公务员考录制度对我国的启示[A].[学人论坛].
写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公务员报考一直是攻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项强烈选择,在近几年越来越成为国人报考的热点。本次选题从行政管理专业热门报考职位出发,结合老师上课时讲解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及印发的《新国家公务员法》,试图剖析现实背景及现行制度下存在的“公务员报考热”这一现象,窥探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特性、本身面临的难题挑战,总结升华出破解并对其完善的对策及建议,从而更好地净化提升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环境,加强完善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步伐与进程。
一个好的论题是一篇文章的重要核心,而充足的资料准备更确保了选题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此次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主要借助百度文库、广州大学个人数字电子图书馆及翻阅《行政管理学》双语教材和国内外热点新闻,收集各方各界人士观点,在不断的研读和对比中得出较为科学的见解。
提纲的拟制和修改建立在对选题有着清晰把握度的基础之上。首先,在不断的研读、总结各界人士的科学见解的过程中,寻找亮点并对其加以创新改革,梳理出得当的脉络提纲;其次,在结合选题的指向性、内容的先后顺序性、问题的急迫性、观点看法的轻重性上整合完善提纲,使脉络更科学化、清晰化,更好地靠拢选题,突出选题的中心思想。
一篇论文的成功撰写,靠的是善于发现的心和孜孜不倦的热情、坚强的毅力还有创新的精神。想要撰写出一篇成功的论文,选题、拟纲、修改完善这三者密不可分。选题要成功,不仅要有一颗对生活敏感的善于发现的心,而且必备的是对一切有价值有意义事物的深刻洞察力;提纲的有序性和合理性,需要的亦是对选题知识体系的了解掌握和对关联事物的熟络性;修改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从小处着眼,从大处落笔,才能更好地构造出整篇论文应有的完善框架。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但我们不该仅仅只停留在对事物“知”的思考上,我们更应该实现的是“行”,更应该做的是将飞扬的思绪转化成殷实的文笔,纵使这转化成文的过程中再难,我们也应孜孜不倦,到头来,收获的不仅是心灵的艺术成品,还将是一颗富有活跃思想和殷实力量的头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