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我阅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关键词之一: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是指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而其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同时,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另外,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在提高教
育技巧——这首先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师德水平。
其次,让我感受颇深的是教师要有宽容精神。“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精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 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学生是最需要被宽容的,无论他们有多么优秀,他们身上都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他们需要教师的宽容。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宽容,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那种对学生的缺点不依不饶,动辄讥笑、讽刺、挖苦,或多或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失意心理,自尊心受挫,有些学生还会出现否定自己,学习信心下降,自信不足,出现自卑,充满敌意等行为。善于宽容就意味着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减少教育遗憾。因为教育上的错误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关键词之二: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谈到:“在小学里学习的年代,是儿童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体的、审美的发展中整整的一个发展时期,”“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
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谈论让学生学会思考的问题,因为这确实在令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他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他所提出的观点:要会让学生在识记的同时学会思考,使他们享受到思考的快乐,并且我们教师想方设法使他们看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不管这种成果对于我们来说是多少得微不足道。
而这种观点,恰恰是我们有些教师所忽视的。“儿童想要好好学习的愿望,是跟他乐观地感知世界不可分割的。如果儿童对学习没有一点欢乐的喜爱,没有付出紧张的精神努力去发现真理,那是谈不上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的。”想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并乐于探究,就不能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那狭小的天地里,应该让他们到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去,让他们看日出日落,看风花雪月,听虫鸣草长。关键要让他们多去感知,多看多听。
当学生学会了思考,对他所看到的事物感兴趣时,他就愿意去学习、了解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但下面有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当学生经过辛苦的脑力劳动后,我们如何对待他们的问题,是漠然视之,还是备加关注,采取的方法不一样,取得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我们要千万谨慎地防止儿童的脑力劳动得不到任何结果的现象。 关键词之三:阅读
书中指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阅读和面对书籍思考,应成为学生的智力需要。这一点对于培养思维素养也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思维素养,也就不可能有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愿望。”
记得林语堂曾有一句妙语:“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照亮个体人心的阅读必须是个性的、非强迫性的。这意味着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就十分重要。阅读兴趣从何而来?来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然而我国的阅读形势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由此不难看出,差距之悬殊,问题之严重。
针对这一教育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阅读,这就依靠学校为载体,在学校生活中多多组织阅读活动,比如“经典诵读比赛”、评选“阅读达人”等等活动,倡导学生自主读书。 关键词之四:家庭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书中谈到:我们办的“家长学校”已经活动了15年多。它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讲清楚儿童是怎样受到家长影响的,这也可以促进家长的自我教育。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