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一.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与艺术成就,及其相关的阶段
特征。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 考查: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重要内容:
㈠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与发展
1.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 2.成熟:距今( )年的商代( ),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3.统一: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 )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以书写简便的( )作为新字体。
㈡。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发展趋势:汉字按照( ),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㈢。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
1.秦朝的小缘字体特征:小篆圆润,布局均匀,无笔锋。 2.汉代的隶书字体特征:隶书横平竖直,字型偏平,雄放洒脱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进入自发阶段,定型时期。书法主要以( )为代表,行书兼有楷书的规范与草书的放纵的特点。代表作有王羲之的《 》。 4.隋唐时期:古代书法艺术的高峰时期。隋唐王朝鼎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走上正轨,法度与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文化上文明开放。书法的两大代表:草书笔画简约,连断自如,线条流畅。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笔锋明显。
5.宋代:商业革命推动( )和手工业的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书法追求( )而忽略法度;宋代理学兴起与发展,书法倡导( )。 6.明代: 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高度繁荣,市民工商阶层不断扩大,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
第8课 笔墨丹青
一. 考查: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重要内容:
㈠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绘画,作品题材以原始集体生活为主,体现出自然,质朴,粗犷的特点。
㈡战国到汉代,出现用毛笔绘在绢帛上的作品,商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汉代儒家学者董仲舒宣扬 题材以珍禽异兽和神仙魔怪为主,体现了一种神秘的特点。 ㈢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出现彰显个性的 ,绘画理论成熟。代表作有 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㈣唐朝时期:政治上国家统一,政策开明,农耕经济繁荣,进入封建社会的顶峰阶段,绘画以表达 的盛世气象为主,代表作有 的 << >>。 ㈤.宋代:
1.文人画:由于 的兴起,文人画强调 。
1
2.民间风情画(也叫风俗画):由于 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兴起,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现实生活的作品,代表作有 的〈〈 〉〉。 ㈥明代:
1.文人画:既有反映现实与意境的作品,也出现了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艺术风貌。 2.民间风情画:由于工商业的高度繁荣,市民工商阶层的不断扩大;明清小说,戏剧的发展。绘画的形式更多多种多样,出现了 画, 画, 年画,布贴画等作品形式。 ㈦中国画的类型与风格
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意重 ;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2.风俗画:以人物故事与社会风俗为主题,注重写实,与 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3.以书法性质的黑线表现主体事物。
4.不过分强调西洋画的明暗对比,透视关系和比例的精确度。 5.画面留空白,或让主题更加突出,或者让意境更加深远。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一.考查:知道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重要内容: ㈠春秋时期的〈〈 〉〉: 1.内容:保存了从 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记录贵族、平民的状况,反映孔子的民本思想和人文色彩。
2.《诗经》特点:以 为主,多采用重张叠句的句式,采用“赋、比、兴”手法,带有现实主义倾向。
3.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奠定了中国文学 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㈡战国时期的〈〈 〉〉:
1.代表:屈原的(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长诗,是中国( )主义诗歌的开端。
2.楚辞特点:采用( )主义创作笔法;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句式比较灵活;常用( )字。 ㈢汉代的赋
1.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 3.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㈣唐朝
1.创作和繁荣的原因:
①政治上,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推行 的选官制度。 ②对外关系上: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文化上,开明的、兼容的,多元化的文化政策 ④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特征:唐诗韵律工整;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3.代表人物
①初唐:王勃与陈子昂。
②盛唐: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风格豪放,气氛浓郁,情调悲凉;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诗仙李白的 主义诗歌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诗圣杜甫的 诗歌语言凝重精练。
③中唐:白居易的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㈤宋词
1.原因: ①商业革命推动了 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市民工商阶层兴起,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 ③“长短句”比诗歌更能灵活地表达情感和演唱。
2.特点: 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3.代表:婉约派—— 的《雨霖霖》; 《永遇乐》。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㈥元曲
1.含 义: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2.社会背景:①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③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3.代表人物:关汉卿《 》,马致远《秋思》。
㈦明清小说——小说的发展历程:①魏晋南北朝:小说兴起。②唐代:出现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③宋代:出现话本,把中国小说推进到一个新阶段。④明清: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1.社会背景:
①。经济上:古代 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新兴的工商业市镇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小说繁荣的根本原因 ②。阶层: 不断发展壮大。
③。政治因素: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 )时期,专制制度达到( )阶段,各种社会危机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黑暗现实进行批判。
④。思想文化:市民阶层的生活丰富,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进一步( )化。社会识字率提高和印刷术的不断完善。传统的宋元话本的继承和发展。 2.特 点:
①.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通过文学手段重树起商人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
②.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超过前代,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 ③.通俗文学蓬勃发展,语言通俗化和平民化。 ④.分标( ),首尾相连。。数量繁多,内容丰富,情节复杂。 ④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成 就:
① “四大奇书”:《 》《 》《西游记》《金瓶梅》;
豪放派—— 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② “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③ 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
考查: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重要内容:
㈠.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历程
1.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是中国古老戏剧的 。具有独特的原
始宗教韵味和巫术色彩。
2. 南戏——标志着中国的戏曲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⑴产生条件: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繁荣; 队伍扩大;以民间歌舞为基础,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一些成分;娱乐场所 的出现。
⑵特点:体制较自由,剧本可长可短,有多种表现形式;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主要在民间流行,比较贴近百姓生活。
3.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 阶段,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高峰阶段。 ⑴特点:有多种表现形式的结合; 。 ⑵流行原因:一是得益于城市经济繁荣发达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二是与当时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不愿在元朝做官或仕途无门的文人,将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繁荣。
⑶元曲四大家:分别是 ,白朴,马致远, 。关汉卿的代表作有 《 》,王实甫的代表作有《 》。
4.昆曲——被誉为中国戏曲的 。兴起于 昆山,明中叶至清中期进入鼎盛时期,它的主要特点是 。 5.京剧——在中国戏曲中补誉为 。
⑴京剧兴起的条件:A,封建政府的促进作用,乾隆年间, 进京献艺。B,北京的中心作用。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 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为徽剧,汉剧等融合形成提供了舞台。C,广大艺人的努力,才出现了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渐形成京剧。D,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
⑵艺术特点:以表现历史故事为主,采用多种乐器伴奏;角色行当齐全;多种表演艺术结合;表演采用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载歌载舞。 ㈡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
1.政治、宗教因素: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戏,就带有巫术色彩;先秦至唐代傩戏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时政治黑暗,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望的士人专注于戏剧创作;以徽班进京为例,统治者对戏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经济因素: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是( )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3.文化因素: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其他文化形式的相互吸收融合。
4
第7课 约3000多,甲骨文,小篆,隶书,甲骨文,行书,兰亭序,商业,个性,有意无法,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
第8课 君权神授,文人画,顾恺之,雍容华贵,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理学,意境,工商业,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木刻,剪纸,意境,商品,
第9课 诗经,西周,四言,现实,楚辞,离骚,浪漫,兮,科举取士,浪漫,现实主义,商业,柳永,李清照,苏轼,窦娥冤,农耕经济,市民工商阶层,衰落,顶峰,通俗,章节回目,三国演义,水浒传,
第10课 起源,商品,市民,瓦舍,成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关汉卿,王实甫,窦娥冤,西厢记,百戏之祖,江南,载歌载舞,国粹,徽班,政治,经济和文化。工商业。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