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沈阳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踱步(dù) 煞有介事(shà) ...B.桑椹(shèn) 撅着(juē) 踉踉跄跄(qiàng) ...C.斑蝥(máo) 搓捻(niǎn) 混为一谈(hún) ...D.譬如(bì) 枉然(wǎng) 花团锦簇(cù)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 B.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 C.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 D.水渠 流淌 账蓬 不毛之地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4.下列加点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诱惑 睫毛 衣裳 争先恐后 B.掩饰 端庄 屋檐 迫不急待 C.造访 干涩 铃铛 咄咄逼人 D.吝啬 瓢泼 悠远 淅淅沥沥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晕(yùn) 花苞(pāo) 枯涸(hé) 吝啬(lìn) ....B.鳊鱼(biān) 乌桕(jiù) 唱和(hé) 黛色(dài) ....C.磅礴(pánɡ) 梦寐(mèi) 发髻(jì) 看护(kàn) ....D.肌肤(jī) 竦峙(sǒnɡ) 贮满(zhù) 澹澹(dàn)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题文)古诗词默写。
(1)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 三、诗歌鉴赏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 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一联作反衬的 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 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5)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 6)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 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7)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8)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正”“悬”点示出的情景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8.修改下列病句。
(1)本文的人物心理刻画很有特色,不仅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甚至和当时的情境非常吻合。 (_________________)
(2)过于冗长繁琐、拖拖拉拉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 (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任选3题完成) ⑴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⑵ 泯然众人矣。 ⑶ 邑人奇之。 ⑷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阅读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翻译句子。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下列句子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指音乐,用音乐来欢迎志同道合的人。 B.“为人谋”是指为朋友做事。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学和思都是不对的。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说人要讲道义。 3)孔子阐述了怎样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4)说说这几则论语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甲乙丙三个语段,完成文后小题。(11分)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A(混、含、带)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乙】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B(莽莽、苍苍)草原、C(莽莽、苍苍)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D(扑、漫、吹)过山粱,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丙】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儿,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 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涌起的波浪。 1)选择甲乙两文括号里的词填在横线上。(2分) A B C D 2)三段文字在写“风”时各有特点,甲文用“ ”作比,表现南国春风舒适、温暖的特点;乙文用“如无数的针扎”表现北国春风的 ;丙文所描绘的是 的海风,其特点是 (4分) 3)甲文写春风时,从多角度去描绘,请你找出相应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①触觉: ②嗅觉: 4)这三段描写风的语段,你最喜欢哪一段?请说明理由。(3分)
答: 12.(一) 《春》 朱自清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四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划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3)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 )
A.树上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 B.闭眼想像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么不叫人陶醉? C.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
4)第三段写到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5)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春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上下句)。 七、作文
13.请以“美好时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B 5.D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峨眉山月半轮秋;正是江南好风景应傍战场开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三、诗歌鉴赏 7.1)D 2)D 3)思念故乡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 ”
5)客游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怀 6)D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9)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 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⑵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⑶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⑷“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