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生:用的洗涤用品不一样。 师:看来不同条件有几个? 生:有一个。
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呢?没有材料是吧?看,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用到的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具体过程略)
(重点通过观察污渍的变化,比较出肥皂、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差异。) 四、介绍洗衣方面的知识。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介绍洗衣的学问。 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对于油污用肥皂洗涤效果比较好??虽然污迹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只要跟与之 匹配的洗涤剂发生反应,它们都能被洗干净,洗衣服大有学问。
五、巩固
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洗衣服有什么学问呢?
教学反思:
14、登月之旅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3、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4、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记录纸、牙签、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
(1)教师讲解: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
25
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开始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仍只能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
(2)提问: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会知道不少有关月球的科学知识,谁能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①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②月球的大小怎样? ③月球上有什么?没有什么? ④月球上温度如何? ⑤月球上有引力吗?大小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应组织学生首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再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学生的答案,很可能不太确切,教师应认真去听,并整理正确的答案,为下一步归纳小结做准备。)
二、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1)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2)组织学生做相关的试验:①把沙子倒进沙盘,均匀地晃动,使沙子的表面尽量平坦。把牙签垂直插进沙子的中心,牙签的一头要能碰到沙盘的底部。在牙签与沙面相接的地方用彩笔做个记号,这个牙签就相当于标尺。②从不同的高度将大小不一的石子丢入沙盘中。用一根尺垂直立在沙盘的旁边,用另一只手拿着石于到沙盘的上方,确定好高度后,松手丢开石子。③小心地拿走石子,尽量不要碰着沙子。石子在沙盘中砸下一个坑,把牙签按照刚才插入沙盘的方向再次插进沙坑的中心,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做个记号。④用小尺测量两记号之间的距离,确定沙坑的深度。
(3)在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 (4)模拟实验完成后,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什么时候看环形山效果最好。
三、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登月工程。
(1)播放幻灯片,创设情境:美国人在1969年7月20日 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2)谈话:同学们,你们想上月球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内部消息,我们中国马上也能上月球了,而且以后我们国家要成立月球旅游公司,发展月球旅游业。月球旅游公司需要招聘一批对月球知识非常熟悉的人作为导游,如果同学们能成为导游,就能免费上月球啦!
26
(3)学生介绍已有的月球知识,讨论自己最想了解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15、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目标
1、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
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太阳系的有关数据。 3、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
4、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八大行星排列位置。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橡皮泥、记录纸、网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得越多越好,并且能用一些办法记住九大行星及其排列顺序。
2、引导学生进入“宇宙之旅”、“小天文馆”网站,或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学生在浏览网站或阅读的时候,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将对提问或发表言论多的小组颁发奖品——天文知识卡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这个活动。 3、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完全由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尤其是八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但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有关知识很庞杂,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三、实地观测太阳。
27
由于太阳光的强度比我们眼睛可以承受的强度高10000倍,所以用来直接观测太阳的减光设备,必须能够将阳光减弱10000倍。小学生可进行的太阳观测,主要集中在量度太阳影子或投影位置的变化及当有日食发生时量度太阳形状的变化。这两种变化均可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量度。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时,如观测时间较长,应注意鞋盒底部太阳投影位置的变化,最多只能持续观测约两小时,并且太阳的影像会由鞋盒底部的西面移往东面。 四、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认识太阳系。
(2)继续激发学生探索更无穷的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访问因特网,那儿有关于太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在等着学生们呢!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让学生把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后。 教学反思:
16、看星座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与别人交流星星的观测情况。
2、能够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认识天空的主要星星和星座。 3、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 教学准备:
有关星座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透明胶片、投影仪、指南针、量角器等,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建立“我的星座”。
1、从认识星座导入。在课的开始,先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北斗七星和其他一些著名的星座(出示大熊座、仙后座、猎户座等),然后撤去犬屏幕上星座间的连线,并介绍:古人把星星和星星之间用线连起来,将之看成是动物、人或其他东西,这就是星座。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星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星座”。
2、学生回家观察星空,选择星星建立自己的星座。
根据学生观察的结果,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星星用线连起来,建立自己的星座,并在透明胶片上把“我的星座”画出来(投影胶片上画好网格)。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