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员工安全应急常识讲解学习
员工安全应急常识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常识
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或有害因素,会伤害职工的身体,损害健康,有时甚至致人死亡。长期来,人们汲取了各类事故的教训和经科学试验,在劳动中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品是十分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防护用品,可以起到不同的防护作用。
(一) 头部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帽,他能使冲击力分散,使高空坠落物向外侧偏离;
(二)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是防尘、防毒用的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
(三)眼(面部)防护用品,主要是护目镜和面罩; (四)听力防护用品,主要是耳塞或耳罩;
(五) 手和臂防护用品,主要是防护手套,如耐酸(碱)手套、焊工手套、橡皮耐油手套,防X射线手套等; (六) 足部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鞋,如胶面防砸安全靴、绝缘鞋、焊接防护鞋等;
(七) 躯干防护用品,主要是防护服,如灭火人员应穿阻燃服,从事酸(碱)作业人员应穿防酸(碱)工作服,易燃易爆场所应穿防静电产生的工作服等;
(八) 高处坠落防护用品,主要有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网等;
(九) 皮肤防护用品,主要有各种类型的劳动护肤用品。 事故报告和报警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本单位负责人视事故严重程度,按规定报告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也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二)发生火灾、危化事故拨“119”火警电话。
报告时,应讲清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及着火物质、火情大小、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报警后要有人到路口引导消防车。
(三)生产或交通事故中有受伤人员拨“120”急救电话。
打电话请求医疗急救时,要清楚告知事故企业名称、地址,目前受伤情况(伤情、部位、人数等) (四)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拨打“122”电话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除了应急抢救伤员、财产外,要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拨打“122”电话报警,讲清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主要情况、造成的后果。如有燃烧、危险化学品泄漏的,还要讲清燃烧、泄漏物的种类和数量。 (五)危急时刻拨打“110”报警电话。
在遭遇坏人袭击、盗窃、溺水、坠楼等危急情况急需救助时,要立即拨打“110”报警,要讲清自已的姓名、地点、
电话及案情的大致情况,如犯罪分子人数、面貌衣着特征、作案手段、逃逸方向等,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 火场逃生及急救
(一)火场逃生,原则要牢记
火场逃生要记住一些基本原则,一要扑灭火灾要力所能及,如果你判断火势无法控制,就要设法逃生;二是保持清醒头脑,弄清自己的位置和逃生的路线,千万不要因为慌张走错方向;三是不要为了顾及财物延误了逃生的时机;四是如果火势较大,自己无法逃生,要尽量通过呼喊、灯光等方法,使救援人员知道自己的位置。 (二)掌握技巧、从容逃生
逃生的路线要根据自已的位置和疏散标志来确定,可以向楼下或楼顶露台撤离,但不能乘座电梯,必须走楼梯。如果楼梯烟雾多,可用湿毛巾、湿衣物等捂住鼻子上下楼。烟雾区距离比较短时,也可以憋气快速通过。有条件也可以通过房顶平台、走廊等逃到相邻的疏散通道。火灾的烟雾比重轻,因此通过烟雾区时尽量弯腰或爬行。 (三)急中生智、脱离火海
如果周围到处是火,人被困在火场中无法通过疏散通道逃生时,有二种方法可以自救:
一是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强行穿过火场,如用浸湿的毛毯或棉被(大衣)裹在身上。
二是拴上绳索,沿绳索下滑到楼下。如果没有绳索也可以将窗帘、被单等撕成布条相联接。此外,也可通过水管等下滑到楼下。
如果上述办法都无法实施,就只能在现场采取一定的隔火措施等待救援。如用毛毯等物钉在或夹在门上,不断往上浇水降温,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也可躲到卫生间内,用毛巾塞住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人躺在放满水的浴缸内等。总之,只有临危不惧,镇静寻机,才能使自己绝处逢生。
(四)伤员现场急救方法:
现场急救原则是:对一些危急的急性疾病和意外的伤害必须遵循先“救”后“送”的原则,即对伤病员先进行现场急救,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然后通过各种通迅工具向医疗救援机构求救,或直接送医院进行抢救。现场急救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人工呼吸法:
对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紧急呼吸复苏,有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法。 2、胸外心脏挤压法
对由于电击、窒息或其他原因致心脏骤停时,应使用心脏挤压法进行急救。 触电时的救护方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