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部分习题及答案 2
为工序基准;在装配时,确定零件位置的点、线、面称为装配基准。用来定位工件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用来测量工件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11. 图3.81所示为箱体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指出:①平面2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度量基准;②镗孔4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度量基准。
图3.81
答:平面1是平面2设计基准,平面1和平面3是平面2 的定位基准,平面1是平面2的度量基准。
镗孔4的设计基准是镗孔5的中心,平面1和平面3是镗孔4的定位基准,平面1是镗孔4的度量基准。
12. 粗基准、精基准的定义及其选择原则?
答:以毛坯表面作为基准者称为粗基准,以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基准者称为精基准。粗基准选择原则:相互位置要求原则;余量均匀原则;须考虑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以及家具结构简单、操纵方便;如果已经使用精基准定位时,一般就不重复使用粗基准。精基准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原则;最短路线原则;统一基准原则 ;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自为基准原则。
13. 什么是经济加工精度?
答: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在正常的机床、刀具、工人等工作条件下,以最有利的消耗成本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14. 加工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划分加工阶段的目的?
答: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光整加工阶段。主要目的:保证加工质量,合理使用设备,粗加工阶段可及时发现毛坯缺陷,适应热处理的需要。
15. 加工工序的安排应遵循哪些原则?热处理工序及辅助工序应如何安排?
答:先粗后精,粗精分开;先加工平面,再加工孔;先主要面,后次要面;有些零件的加工工序必须在装配以后进行。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正火调质等改善材料材料机械性能和加工性的热处理应放在粗加工以前或粗加工和半精加工之间进行;消除内应力的热时效工序一般放在粗加工前或粗加工和半精加工之间进行;淬硬工序一般放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间进行。辅助工序检查工序:零件全部加工完毕后,从一个车间转到另一个车间前后;工时较长或关键工序的前后;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
16. 分散工序和集中工序的特点及其使用场合?
答:分散工序特点:机床、刀具、夹具等工艺设备比较简单,调整和维修方便,生产准备周期较短,生产工人便于掌握,适宜于产品经常变换;有利于选择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工艺路线长,设备和工人数量较多;生产周期长,运输量较大;
生产面积也较大。集中工序特点:采用高生产率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减少工件的安装次数,而且每次安装后可加工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这些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工艺路线短,设备和工人数量减少,生产周期短,运输量较小,生产面积较小;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数量多又复杂,因此调整和维修较麻烦,生产准备周期较长,变换产品较困难。适用场合:一般大批量生产适用于工序分散原则,单件小批量生产适用于工序集中原则,产品经常变换适用于工序分散原则,零件加工质量技术要求高适用于工序分散原则,零件尺寸、重量大,适用于工序基准原则。
17. 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加工余量和总余量?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与公差之间有何关系?
答:加工余量指加工表面为了达到所需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应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工序加工余量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总余量指零件从毛坯变为成品的整个加工过程中某一表面所切除的金属层的总厚度。
18.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那哪些?
答:(1)前一工序的公差Ta。 (2)前一工序所遗留的表面粗糙度值Rya。(3)前一工序所形成的工件空间误差ρ安装误差ε
b。
a
。(4)本工序的
19. 什么是尺寸链?何谓尺寸链的封闭环和组成环?
答:尺寸链指有相关联的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构成封闭形式的一组尺寸。封闭环指尺寸链中在加工过程最后间接获得的尺寸。组成环指尺
寸链中直接获得的并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尺寸链。
20. 尺寸链有哪些种类?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几种?又可分为几种计算情况?
答:尺寸链分为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1)极值法。2)统计法。可分为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工艺尺寸及公差的计算。2)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艺尺寸及公差的计算。3)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的工艺尺寸换算。4)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的工艺尺寸换算。5)多尺寸保证时工序尺寸的换算。
21. 图3.82所示为零件简图,其内、外圆均已加工完毕,外圆尺寸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m,内孔尺寸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m。现铣键槽,其深度要求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m,该尺寸不便直接测量,为检测键槽深是否合格,可直接测量哪些尺寸?试求出它们的尺寸及其极限偏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