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背129首古诗文合集[最新最全最准 精心整理排版]
77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8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9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0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81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82 论语三则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3 读书有三到 [宋]朱熹《训学斋规》节选
第 十三 页 共 二十二 页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4 谈读书 [清]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85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6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87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88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第 十四 页 共 二十二 页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89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90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1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2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3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5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96 寒菊 [宋]郑思肖
第 十五 页 共 二十二 页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97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98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99 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100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0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第 十六 页 共 二十二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