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四)语文园地五人教(部编版)
激励语: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你们不仅读得好演得也好,真了不起!下面这组句子,试试你们能读好吗? (一)练读句子,做到正确流利 (二)重点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引导语:这三句都是写人物说的话,今天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窍门,把这样的句子读得更好。
注意这个句子中的加点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连蹦带跳”是小马说话时的动作,表现出他的心情很快乐。“怎么不能?”的意思是“当然能”,表现出小马的自信。)咱们读句子的时候要把这种快乐和自信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扬学生读得更好了。 (三)根据提示语,练读后两句话
引导语:抓住下面这两句话中加点的部分,你们一定也能读得更好,最好还能说说你从加点部分揣摩到了什么。 1.第二句
“难为情”是小马说话时的神态,表现了他不好意思的心理。“……”表示说话吞吞吐吐,也能体现出小马的心理状态。
引导比较:上一句话中,小马说话时快乐而自信,我们读得很欢快。这句话还能那么读吗?那该怎么读?
2.第三句
带点词语“和颜悦色”中“颜”和“色”指脸上的表情,和颜悦色是一种什么表情呢?(和蔼喜悦)我们试着把老师和颜悦色的感觉读出来!
方法小结:通过这三句话的练读,我们知道了在读人物的对话时,不仅要关注语言,还要留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这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把他说的话读得更好。 三、日积月累 (一)了解《弟子规》
这次我们要积累的语段节选自《弟子规》,同学们对《弟子规》都有哪些了解呢?《弟子规》是古代学童日常生活的规范。 (二)读正确
1.老师范读。课本上节选了《弟子规》中的两段话,老师读给你们听一听。
2.学生练读。借助拼音将语段多练读几次吧。 3.指名读。我们要注意听他读得准不准。 (三)读明白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诵读文字,我们就能渐渐明白其中的意思了。
1.导学第一部分
出示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的方式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归纳出穿戴和放置衣物的规则。
穿戴衣物的规则——帽子必须戴正,扣子必须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合脚,鞋带要系紧。
放置衣物的规则——帽子和衣服,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乱塞,导致弄脏。 2.自学第二部分
出示句子和重点字词的注释,学生借助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归纳出应该注重德学才艺,不比衣服饮食。
注重德学才艺——与人相比,只能比品德、学问、才能、技艺,如果不如别人,就要勉励自己,发奋图强。
不比衣服饮食——如果衣着打扮、饮食方面不如别人,没有必要难过、自卑。 (四)熟读成诵
小结:这两段话告诉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要注重自己的德学才艺方面的修为。 四、我爱阅读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故事是《好天气和坏天气》,出示课题。说说在你们的心目中,好天气和坏天气是什么样儿的? (二)根据问题,提取信息
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故事中写了哪几个人?他们对好天气和坏天气的看法是什么样的?(问题一) (三)问题导向,自主阅读
1.读1-8段,说说大儿子和小儿子对天气的看法是什么样的?(问题二)
大儿子:好天气——晴天 坏天气——雨天 小儿子:好天气——雨天 坏天气——晴天
大儿子是卖蜜饯的,晴天果脯干得快,雨天果脯容易坏。小儿子是卖雨伞的,雨天雨伞很好卖,晴天雨伞不好卖。大儿子和小儿子都是从自己的需要来看天气的。
体会:看问题角度不一样,看法就不一样。
2.读9—12段,说说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天气的看法又是什么样的?(问题三)
老奶奶:雨天、晴天——都是坏天气 老爷爷:雨天、晴天——都是好天气
老奶奶急得哭,因为担心雨天大儿子不能晒果脯,又担心晴天小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所以觉得雨天、晴天都是坏天气。
老爷爷说的“倒过来想”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要看对儿子不利的天气,而要看对儿子有利的天气。晴天站在大儿子的角度看,雨天站在小儿子的角度看,这样晴天、雨天就都是好天气了。 体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看法就不一样。 (四)说说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小结:事实并没有改变,但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看法就不一样,甚至相反。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我们会变得更宽容、更有智慧、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