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后诗词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后诗词整理
山中杂诗 【南朝梁】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译文: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年),又名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诗歌主旨: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静谧、优美,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作者简介: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人称“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他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也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其书画颇为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诗歌主旨: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引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译文: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作者简介: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故自
号青莲居士。存世诗文千余篇,其中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安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诗歌主旨:借月抒怀,表现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作者简介:见上首
诗歌主旨:抒发诗人闻笛后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作者简介: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旅舍。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诗歌主旨: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诗歌主旨:表达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以及不被重用的忧伤和脱俗归隐的情怀。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诗歌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对彼此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译文: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你背着的斗笠还带着夕阳,独自归向远方的青山。
作者简介: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
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
诗歌主旨:这首诗表露出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烛芯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截……
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宋太祖八世孙。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晚年宦游,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逝于临安,葬于西湖。诗歌主旨: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论诗(二) 【清】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作者简介: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学者。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
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诗歌主旨:各个时代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们能够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创造出新的业绩。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附:论诗(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论诗(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论诗(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论诗(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