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建筑”战略分析
程度最高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企业集团之一,已在国际工程领域培育出了机场、住宅、路桥、水务、医疗设施、酒店观光、政府工程及文体设施等优势业务。同时,公司具备成熟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在国际上搭建了强有力的营销网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同评审、投标报价、项目管理、国际化采购和风险控制体系,并与当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工程咨询公司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
(5)科技优势:公司拥有日臻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目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健全了科技创新制度保障体系和技术成果推广机制。同时,公司注重盘活企业存量科技资源,推动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科技研发实力和建筑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在高层、超高层及复杂空间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安装技术等 10 余个领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品牌优势:公司拥有的“中国建筑”和“中海地产”两个品牌,都是我国同行业最具影 响力的品牌。“中国建筑”在《财富》“2012 年度全球 500 强企业”中排名第 100 位,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中海地产”经过多年发展, 树立了诚信卓越的良好品牌形象, 蝉联“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与“中国蓝筹地产榜首企业”。
(7)人才优势:公司拥有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把握市场脉搏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 公司高管绝大部分是从行业内的基层做起,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并且其中大部分拥 有海外工作与管理经历;拥有包括教授级高工、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英国皇家特许测 量师等在内的,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2. 公司面临的困难
(1)管理水平还不够先进,规模效应难以发挥
中建作为国企,拥有其他建筑企业难以企及的资源优势、政府支持、技术优势、资金与资质等优势,但是从利润率水平来看,虽然公司产值规模、新签合同额规模庞大,增长速度喜人,但其效益水平与整体水平无多大差异,只能与行业内其他企业持平。 (2)国际规则不了解,海外扩张配套设施跟不上
海外扩张步伐大,但相关准备配套工作并未跟上。海外施工依然大量空运国内劳务工人,海外业务承包投资保险意识弱,串标等不公平竞争被处罚,使得海外承包业务风险增大,利润回报率偏低。
(3)人才机制不够完善
从员工角度来看,中建作为国企,福利佳,培训机会多,不少应届毕业生也趋之若鹜,入围中国500强的前30名,但是在中国最佳雇主榜单却不见其名,未免有些遗憾。 3. 公司发展的机遇
(1)城镇化建设的机遇。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四化”要求,即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未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根据相关测算,到2020年城镇化将新增 4亿城市人口,拉动相关投资高达40 万亿元,公司未来发展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2)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公司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开发和建筑工业化等领域,以及进入环保节能新业务领域存在广大的市场空间。 (3)培育跨国公司的机遇。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中央经济工作会也指出“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扩大对外投资”,其中
包括项目投资及企业并购投资。对于以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集团”为企业愿景的中国建筑而言,将面临更多的机遇。 4. 公司面临的挑战 (1)成本上升。
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未来的趋势。近年来,与建筑主业相关的钢材、水泥、设备价格和人工费用,与地产有关的土地和资金成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上涨压力,这些都将挤压公司的盈利空间。 (2)地产调控。
未来,国家会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的举措。但从目前态势分析,从严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尚未有松绑迹象,政策环境不会有根本改变,调控常态化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和挑战。 (四)、战略规划与经营模式 (一)、总体发展战略 1、战略目标:
“一最两跨、 科学发展。
“一最”——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 “两跨”——在 2015 年跨入世界 500 强前 100 强,跨入全球建筑地产集团前 3 强。 公司已在2012年实现了“两跨”目标,公司将继续保持世界500 强100 强和全球建筑企业前3强的地位。 2、长期发展战略
第一、坚持多元化战略
中国建筑实施多元化战略模式较早,从其涉及的业务领域范围就可以看出。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覆盖建筑施工服务的全领域,从房建、基建到市政、工业建筑等等,而且更体现在建筑产业链的延伸,从上游的房产开发、设计勘察到装备制造。多元化在企业规模的扩张、业务间的协同互补、风险的规避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房地产业务对建筑板块业务有一定的协同效益。
第二、国际化战略及其经营模式
为了实现“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这一企业愿景,海外扩张势在必行,而中建的国际化步伐也正在加快进行中。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国建筑继续秉承“国际化”的经营理念,集中全球优势资源,以担负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表率的使命,优先和重点发展海外业务,通过人才、资金、技术上的大投入,统一品牌,统一管理,构筑科学的“大海外”经营体系,实现经营领域、市场布局、资源支持体系乃至思维模式、管理模式上的整体提升。
在海外经营模式方面,中国建筑基本形成了以股权投资为纽带的子母公司、以分公司方式设立海外机构、总部与集团内二级机构联营等较为成熟的模式;在项目运作方面,除传统的总承包模式外,还积极探索融投资带动总承包、DB、EPC和PPP等项目运作模式;在产品组合方面,除稳定传统的房建业务外,积极开拓基础设施领域,探索海外地产开发。同时,积极推进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实现海外核心业务的实质性飞跃。 (二)、竞争战略 1、低成本战略
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低成本扩张、高品位营销;以精品项目为品牌带动总承包;以工程咨询为先导带动总承包;以施工技术为支撑带动总承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市场上,“中国建筑”打造了规模最大、分布最广、影响最深、亮点最多、品牌最优、效益最好的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形象。
中建作为国企,拥有其他建筑企业难以企及的资源优势、政府支持、技术优势、资金与资质等优势,通过不断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优势互补,大大降低了各项成本。 2、利用科技创新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
中国建筑在科技创新,研发设计水平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单独的研发设计公司,长期以来公司推行科技创新战略造就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使公司在许多大型建筑项目投标者中标。
科技创能够主动引导经营和开拓市场,主要表现在:主动对接市场的能力、支撑经营开拓的能力、对于工程项目的服务能力。 (三)、具体经营计划与措施
稳中求进仍然是今年国家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公司将切实采取措施,全力保持生产经营稳定增长。2013 年,公司的主要经营目标是:全年实现新签合同额超过 1 万亿元,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进入世界 500 强前 100 强之后,面临最突出的,已不是高速增长的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的问题。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强化主业的发展质量,主要体现在:
在房屋建筑业务方面,公司将坚持和深化“大业主、大市场、大项目”的“三大”市场策略,进一步加强内部协调联动机制,在“增值服务”上探索新的方式与内容。
在基础设施业务方面,公司将重点推进地铁、轻轨等重大项目的跟踪力度;在港工、水务、路桥等兼并重组方面实现更多实质性的突破;同时有效发挥融投资运营的综合效应,实现基础设施业务转型升级。
在房地产业务方面,面对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放松,调控常态化趋势,公司将坚持以收定支原则,加快项目开发速度,在确保项目品质的前提下努力缩短开发周期,加快现金回款速度,提升企业财务弹性与灵活性。同时在做好住宅项目投资的同时,增加持有型物业比例,力争规模效益稳中求进。
此外,公司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的内部协同与资源整合,从顶层设计上推进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四位一体”的城市综合建设业务健康发展。同时,公司还将探索进入节能环保新业务领域,同时积极开拓城市综合体开发业务,加快探索产融结合之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