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8 6:13:50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

学 号 11160068 编写姓名 段海宇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系1102班 所属学院 提交日期

泥石流成因与防治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debris flow

姓名:段海宇 学号:11160068

土木工程系1102班

摘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泥石流的形成的基本条件,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成因;防治措施

概述

泥石流是一种特殊气候及相关条件产生的地质灾害,是洪水将含有砂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他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比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的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是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和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时期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更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种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坡的坡面上,有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水、土、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发生,它一般与洪水的区别是洪水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1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 1. 有利于贮集、运动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 2. 有丰富的松散碎石固体物质来源

3. 短时间内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1.1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程性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

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有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多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1.2固体物质来源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的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岩层结构松散、软弱、的易受破坏的地区,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的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开采矿山、采石弃渣等,也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1.3大量水源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及搬运物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及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2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对于泥石流的成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从而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针对不同地区泥石流的不同特点,我们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地区,应该以工程措施为主,兼以生物措施。在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

2.1防治方法

1. 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及运动参数问题。 2. 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参数和特征。

3. 加强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 4. 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

开展泥石流防灾报警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的研究

2.2治理措施

(一)工程治理措施

包括泥石流的拦挡工程、排导工程以及停淤工程。

1)拦挡工程:拦挡工程布置在流通区内,在中上游建拦沙坝等工程,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质对下游的危害,拦挡工程有护坡、拦土墙、坝体等工程。

2)排导工程:排导工程包括排导槽、导流堤、顺水坝等,在泥石流的流通段,以排泄泥石流固体物质至预定地点,防治泥石流对下游建筑物的危害。

3)停淤工程:在泥石流下游或堆积区,设置停淤场,让拦挡不住的泥石流在指定地点停淤,避免造成对江河农田等的危害。 (二)生物治理措施

1)在泥石流发生源地,山地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或者森林过量的采伐,进行封山工程和植树造林。

2)泥石流发生区的山坡,多数造林条件差,需先封山育草,回复植被小环境,在植树造林。

3)凡属于泥石流地区防护林,禁止各种采伐,加强以保护为主的抚育管理,以免重蹈覆辙毁坏森林植被。 社会治理措施

1)行政管理措施:泥石流管理地区的一级政府应采取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在管理上实现规范化。

2)技术管理措施:泥石流是全国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近年来由于开矿弃渣、修路削坡的建设中不当的破坏山体等诱发出人为泥石流,要防止泥石流灾害,经济可靠地科学技术是防治中的重要部分。泥石流的防治应该根据泥石流防治的任务、指导思想与方针、防治的原则、防治的对象,立项后进行初步的设计和施工设计,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加强施工与竣工验收的管理,这些都应当规范化。

3)科学措施:泥石流的防治要依靠科学,就要加强泥石流的防治科学研究,提高科学研究书评,泥石流防治也要贯彻科学兴国的方针,科学的防治泥石流灾害,防御泥石流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破坏,促进生产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加强人们防御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保护青山绿水,保护和依附我们生存的条件加强人们对泥石流灾害发生与人类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的认识,使人们在经济建设开发中要保护生态环境,要通过适当的措施把生产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

3结语

通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的了解,可以预测山区及山前地区居民点和工程建设

所在地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针对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防治及治理措施,从而减小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在此,也同时呼吁全社会应保护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 1]麦华山.高速公路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中南大学,2008

[ 2]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泥石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3]崔鹏韦方强,谢洪,杨坤,何易平,马东涛.中国西部泥石流及其减灾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3(02)

[ 4]谢洪,刘世建,钟敦伦.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J].自然灾害学报,2001(03) [ 5]刘希林,莫多闻.泥石流易损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2(05)

[ 6]崔鹏,杨坤,陈杰.前期降雨对泥石流形成的贡献——以蒋家沟泥石流形成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7)

[ 7]谭炳炎.山区铁路沿线暴雨泥石流预报的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1

搜索更多关于: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 学 号 11160068 编写姓名 段海宇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系1102班 所属学院 提交日期 泥石流成因与防治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debris flow 姓名:段海宇 学号:11160068 土木工程系1102班 摘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