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摘 要]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 企业 问题 对应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内部审计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也在逐步扩大,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但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及广度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控制和监督效果。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当前企业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较为模糊。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目前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①单一职能论。这种观点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因此内部审计的职能就是监督。②二职能论。这其中有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与服务两种职能:也有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与评价的职能。③多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鉴证、反馈等职能。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上的模糊,不利于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使之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又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还表现在审计的客观性上。从我国的形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
3、对审计资源的分配不尽合理.审计效率不高。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4、审计人员配备不尽合理。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与水平,但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相当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