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6:27:1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大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我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已初见成效。

1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阅读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急不可耐、兴趣盎

然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很多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创设文章意境 读出思想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教学中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领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赏析句子,领悟作者情感,体会句子含义。例如《挑山工》中“我心悦诚服地点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要让学生理解“意味深长”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哲理”又是什么意思,山民所说的话,哪些地方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使学生领悟到作者对山民的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的由衷敬佩,以及作者从山民朴素的话语中感受到的深刻哲理。学生对山民不气馁的精神有了新的感知,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不气馁的语气来。又如《中彩那天》,文章结尾有一句话:“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对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为什么父亲打电话的那天,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在上这一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在上课前,我又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看哪些同学在读课文时能掌握字、词、句;哪些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刻。通过朗读、反复读,有一部分同学读懂了课文内容,同时在我的点拨下,有的同学找出了母亲说的

那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学生说,因为母亲说的这句话让作者牢记在心间,又因为父亲以他诚实守信的实际行动实践着母亲常说的这句话,所以作者认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他家最富有的时刻。学生理解了课文结尾的那句话,所以在“有目的的朗读”的要求下,作者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读起来就比较容易。

3读中体验起伏

品词析句是对语言的局部把握,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时,可以说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一阶段,要利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如: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如:《穷人》一课,上课时,学生朗读西蒙外貌部分的描写,脸色苍白,手脚冰凉,两个幼小的孩子在已死去的母亲的怀抱中嬉戏。学生进行初读,由于学生的所处环境与当时的现实相差甚远,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的节奏及思想内容。所以我利用节奏缓慢感情悲哀的乐曲对课文进行配乐朗读。在读到这一部分时,我读出了一种悲伤的语气。学生听了我的范读,又结合想象,能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也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所以,朗读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中的西蒙把老师感动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谁都曾感动过你,请将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通过听教师的范读,同时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她无私的母爱,从而他们在自己读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情与文的结合,

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可以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领读,以便让全班学生听出“正确、流利”的标准是什么,并以此来自觉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朗读水平逐步提高。分角色朗读,对于对话较多的课文是必不可少的朗读手段,如《铁罐和陶罐》一文,虽然只有两个角色,但情节生动、对话丰富,尤其是表现陶罐的骄傲自大和铁罐的谦虚谨慎,是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的。在教学中,我以三个同学为一组在反复练读的基础上表演课本剧,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练习又是提高。

4读中提升境界

在课堂中,我经常启发学生;“你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文中所写的情景都可能是你亲身所见、内心所感。你要通过诵读把内心的感受传染给别人,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价值。”又如《丰碑》一课,初读这一课,我的心被年老的、已冻僵的军需处长紧紧抓住了。当看到课文插图时,我禁不住泪水盈眶,军需处长为了别的战士,自己只穿着破烂,最后受不住严寒的侵袭,被无情的风雪冻僵了。在上这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种种感人故事,让学生有所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初读课文,我看到有些同学还挺高兴,可是读过几遍后,我惊喜地发现,部分学生已被课文内容所感动。这正是学生把自己的情感灌注到了课文中,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后的结果。此时,学生已将自己和军需处长的处境联系起来,并且在脑海中做过对比了,这时,学生的思想境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大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我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已初见成效。 1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阅读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