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蔡道敏
自主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习方法变革的核心之一,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用物理的知识和思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此我就工作实践中关于小组的组建和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谈一点的想法。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不当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小组成员的搭配是非常关键的,能有效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合作,成绩是基础,各组同学间的成绩差不多,才能培养组与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同学间才有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否则,组与组之间丧失竞争的意识,达不到分组学习的目的。我班50多个同学,组成9个小组,每组6人,根据同学间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爱好与特长、男女生比列等做适当的调整,尽量使每个组的同学成绩分配均匀,兴趣爱好差不多,能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习小组要充分的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出新课改的宗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益呢?就下面几个环节来谈一些实际的做法。
1、课前预习。
学习小组的6个同学根据时间的安排,组织同学用20—30分钟的时间预习将要学习的新课。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做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小组成员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老师提供的学案,整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公式、定理、定律制成小卡片的形式,对不懂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整理出来,函待上课解决。对于这个环节学生一定要落到实处,老师就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每讲完一堂课的时候,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去预习下一节的内容,至于学生有没有去预习,也很少过问。而这里就不一样了,这里要求老师提前备课,整理出学案,提前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去预习。学习小组长在这里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余时间把学生召集起来,组织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
2、课堂回顾。
课堂回顾主要是用来复习上节课所探究的问题,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利用上课铃前的3—5分钟,形式是小组内的成员一对一问答,因此小组内的6个同学事先要建立好3对学友关系。在这个环节中,两个同学之间的一个同学就上节课的基本内容提出问题,由另一个同学作答,不会的相互补充。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第一遍预铃响之后立刻回到座位,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做法有效地达到了复习旧知识的作用,同时一改往常学生上课拖拖拉拉的现象,有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养成。
3、教师引导。
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让同学去探究。这个环节对老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首先要求老师去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所创设的物理情景与课本内容有关,既要新颖,同时又要精彩而又不脱俗。通过情景的创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传统模式中老师一开始讲课学生就昏昏欲睡的状态。再次,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要有深度,让学生有讨论的价值,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后能掌握知识目标。对于这一环节老师所占用的时间不要太多,最好能控制在5分钟以内,可以把问题呈现在多媒体上或黑板上,方便学生记住问题,便于讨论。
4、小组合作交流。
组长就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同学探讨,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位同学都投入
1
到学习中来进行有效的探讨,得出的结论用卡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随意大声讲这讲那,有些老师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时不时插句话,要么重复问题,要么提示学生,想起什么说什么,打断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那么,老师做什么呢?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于讨论不积极的小组老师可以参与进去,引导学生怎样去探讨问题,带动大家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也可以走到同学中去提醒不交流发言的学生。总之,要让每个同学投入到学习中来,思考问题交流发言,从学习中去感知物理定律、定理、公式的形成过程,去体会物理学家对物理结论的呈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大脑思维。
5、成果展现。
学生就讨论的结果用卡片的形式投影出来,全班同学共同交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拓宽思路踊跃发言,老师给予肯定或有问题给予更正,如果学生的看法得到肯定,对增加学生的自信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就上来的,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
6、教师总结。
老师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当然老师不必啰嗦书上的知识,对学生已经懂的,简显易懂的不讲,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才是牢固的。
7、课堂训练与课后作业。
物理这门学科训练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因此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精心准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练习题,题目要精不要多,真正起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做到课堂知识当堂消化,把课余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这样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8、教师反思。
反思会让我们找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与缺,并制订出良好的改进措施,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节节提升。反思自己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课堂程序设计是否公道。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反思学生课前预备是否到位,自己的学案设计是否合理;反思自己对于学生的表现是否做到公道、及时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否有帮助;反思自己的课前导入是否出色,点评是否精练、深刻,言简意赅,过渡是否贴切、自然,符合课堂流程,结束语是否能够烘托课堂氛围,引发思考,催人向上;是否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欢快地、积极地回顾旧知识,感受新知识。反思可以使优点继续保持,找出不足并制订改正的措施,通过同学科老师的互相探讨,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以便下一节课进行弥补,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或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留意,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 三、有效的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一)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
1、职责分工制度: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组长为常任制,主要负责本组同学习方面的问题。副组长负责管理本组的纪律,以便更好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内化相关规则。
2、学习规范制度: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
其他的成员要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要学会大胆、礼让;
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2
3、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错在哪里、错误的症结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等。
4、小组文化建设制度:个性化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小组管理、组内警言、
课堂文化建设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 (二)评价方法的制定
课堂中,主要从三方面对合作小组进行评价,分别为参与度、投入度和精彩度。根据有了以上的制度,设定以下小组合作学习评分办法:
1、能做好预习,完成老师发的学案,预习中有预习小卡片,小组成员每人次加2
分。 2、在课堂回顾阶段能积极参与的小组每人次加2分,反之扣2分。 3、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小组成员分工规范合理,
每人次加1分。
4、点评、质疑,每人次加1分,有创新、有深度的加倍加分。 5、遵守课堂纪律、能认真倾听、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加2分。 4、不守纪、不合作,每人次扣2分,屡教不改加倍扣分。
5、月末评出月冠军组,个人得分最高的学生评为本月优秀学生;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总评分最低的一组给予“最有潜力小组”的奖励,小组成员每人上交一份说明书,分析落后的原因。
6、期末评选出全期的智慧冠军组、团结冠军组、挑战冠军组等优秀小组,并给予物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
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可估量。教师应改变思想,大胆放手,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调整课堂进度,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