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o路基附属(电缆槽、综合接地、路肩墙、排水沟、过轨及电缆井)施工技术交底
赣龙铁路工程DK102+230~773段路基路肩墙、电缆槽、排水沟、过轨管线及电缆井施工相关设计图纸文件如下:
(1)改建铁路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
DK102+230~DK102+773 路基设计图 图号:赣龙扩施GL-2(路)-100
(2)2013年4月 《电缆槽、接触网立柱、声屏障细部参考图集》 (3)通路(2010)8401《铁路路基电缆槽》
(4)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 路基工程参考图集 2011年2月
(5)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 路基电缆槽及站后接口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 2013年3月
(6)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综合接地系统、隧道过轨管和桥梁立柱基础专项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2012)91号
(7)(2013)011号工程联系单《路基工程通信过轨位置表》 (8)2013年12月设计提供电力过轨位置及要求
(9)关于对《电缆槽、接触网立柱、声屏障细部参考图集》图纸核对意见及回复意见
(10)关于对DK102+230~773段路基接触网基础、电缆槽以及通信、电力过轨和电缆井布置图纸核对意见 共 15 页
3、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根据招投标文件以及建设单位要求,本工程墩身现场施工应遵循的规
范及标准主要有: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1-2010))(对于本工程的岩溶注浆、接触网基础、电缆槽、预埋管线、综合接地工程采用此标准)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函
[2004]8号)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 《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_ 二、 铁路路基电缆槽 1、材料
(1)钢筋混凝土电缆槽、电缆井混凝土强度采用C25,盖板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5,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
(2) 水泥应采用强度不低于P.O 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设计技术要求 2.1电缆槽
(1)电缆槽采用通信信号共槽、电力分槽型式,通信信号槽与电力槽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预制,中间采用隔板隔离,电缆槽设置于路肩上。 (2)本工程采用盖板式电缆槽。
(3)电缆槽采用现场集中工厂化预制,电缆槽泄水孔预制成孔,其
他预留孔现场集中机械钻孔。 共 15 页
图一:路堤电缆槽埋设及路肩墙示意图 图二:路堑电缆槽埋设及侧沟示意图 共 15 页 2.2电缆井
(1)通信信号电缆井、电力电缆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施工,通信信号电缆井大小为1.2×1.2×0.9m,电力电缆井大小为1.5×1.5×1.5m。铺设盖板式电缆槽时,一般在过轨处及电缆槽过渡处设置电缆井,各类线缆余长一般采用在电缆槽内蛇形敷设设置,也可在电缆井内设余长;铺设整体式电缆槽时,过轨点间距较大,尚需在过轨点间设置电缆井以便线缆余长和敷缆,电力电缆井(包含过轨电缆井)一般250m左右设置一处,通信信号电缆井(包含过轨电缆井)一般500m左右设置一处。
(2)电缆井内设挂钩,线缆经过电缆井时,过轨的线缆应在井底敷设,设置余长线缆应在井底或井壁底层挂钩上敷设,其它线缆应悬挂于电缆井侧壁挂钩上,通信信号电缆井悬挂于线路侧挂钩上,电力电缆井悬挂于远离线路侧挂钩上。
(3)对直放站位置,线缆路基侧设上、下路基电缆槽与电缆井外侧壁预留槽连通以便线缆上、下路基 2.3盖板
电缆槽、电缆井盖板均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电缆槽盖板厚25mm,电缆井盖板厚50mm。
2.4电缆槽过渡
路基电缆槽与桥梁、隧道电缆槽采用现浇一定长度的电缆槽在平面上及纵断面上进行顺接,区间路基与车站电缆槽采用电缆井连接,用接触网D拉线基础限界较大,此处电缆槽需往外移16cm,需设置转角不大于30°的过渡段。 2.5过轨
(1)过轨管数量:电力过轨采用6根Φ150mm的钢管,通信过轨采用2根Φ100的钢管;
(2)过轨管应在靠近电缆井两侧井壁对称布置,电缆井相邻净间距不小于1m。 2.6其它
(1)为保证电缆槽的稳定性,电缆槽外侧与基床底层顶面设置混凝土路肩,混凝土路肩应现场立模浇筑。
(2)接地端子应安装在电缆槽靠近线路侧的槽壁上,安装位置一般应按轨 共 15 页
旁设备、设施的安装接地里程确定。 3、制作、检验及储运要求 3.1制作要求
(1)电缆槽及盖板预制场充分利用铁路沿线设置的制梁场、拌合站、库房以及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场所,采用现场集中工厂化预制,实现小型构件的工厂化生产要求,对于钢筋混凝土电缆槽必须采用振动台震动成型工艺,电缆井应采用现场浇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