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榜名师推荐】2015-201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3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水的组成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4·丹阳后巷实验中学期中)若用“”表示氢原子,用“子,则水通电分解时,发生改变的是( )
”表示氧原
【解析】选C。水通电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所以水通电分解时,发生改变的是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属于混合物 B.点燃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时,不需要检验纯度
C.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也能证明水的组成
【解析】选A。水是纯净物,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电解水的装置中原来没有空气,不需验纯;氢气难溶于水,故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际上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方法归纳】常见气体的检验
(1)氢气:燃烧,在火焰上方套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则该气体为氢气。
(2)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3)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 3.(双选)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准确入轨。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下列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 A.产生黄色火焰
B.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部有水珠生成 C.接触罩在火焰上的烧杯感到发烫 D.开始安静地燃烧,时间久了就会发生爆炸
【解析】选A、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燃烧生成水,故在冷而干燥的烧杯内部会观察到有水珠生成;氢气燃烧放热,故触摸烧杯会感到发烫,氢气如果混有空气且达到爆炸极限,接触明火后会立即发生爆炸,不会一开始安静燃烧,时间久了就发生爆炸。 【知识拓展】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如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0%~74.2%,即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在4.0%~74.2%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4.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解析】选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5.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电解水实验过程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原因有: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装置漏气等。D选项中当实验有误差时应当找出原因,不能认为差不多就实验成功,故不可取。
6.(2014·德阳五中检测)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铁、氯酸钾、自来水 B.铜、氧化镁、牛奶
C.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 D.水、二氧化碳、空气
【解析】选B。A中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C中冰水混合物属
于纯净物;D中水属于化合物。故选B。 7.(2013·孝感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的理解。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有的混合物由不同的原子构成,如铜和铁的混合物;含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如氧气。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8.(5分)如图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
请按要求填空。
(1)A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
(2)B处物质类别是________及物质示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对应的是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变化;D处对应的是__________变化。
【解析】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多种纯净物混合成为混合物,混合物经分离可得到多种纯净物,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